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1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師席東向。宗實引駙馬位使下,然後為說書。又為書 數千言,引古義相戒勸。觀流涕,執弟子禮甚恭。」 《李仕魯傳》:「仕魯少穎敏篤學,足不窺戶外者三年。聞 鄱陽朱公遷得宋朱熹之傳,往從之遊,盡受其學。」 《宋濂傳》:濂遷贊善大夫。皇太子一言動,濂皆以禮法 諷諭,使歸於道。至有關政教及前代興亡事,必拱手 曰:「當如是,不當如彼。」皇太子每斂容嘉納,言必稱「師 父」云。

《方孝孺傳》:孝孺師宋濂,濂深器之。濂及門多天下知 名士,一旦盡出其下,先輩如胡翰、蘇伯衡,亦皆自謂 弗如。孝孺顧末視文藝,恆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 病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貧,豈獨我哉?」 從濂入京,濂侍太祖受命,作《靈芝甘露頌》,賜酒,大醉 歸。孝孺見濂醉寢,私為草以俟。比明,濂愕然曰:「死矣!」 上命作頌,醉甚誤,不為柰何。孝孺乃進所屬草,濂攜 以入。太祖覽之曰:「此非學士筆。」濂頓首謝曰:「實臣門 人方孝孺作。」太祖喜,召見,試一論五策,立就。會父克 勤坐空印事誅,扶喪歸葬,哀動行路。已,復從濂卒業, 凡四載,辭歸。濂致仕,居浦陽,坐事徙蜀。孝孺欲往省, 不獲。為文籲天,願減己筭以延齡。

《正氣紀》《方孝孺傳》:孝孺父克勤為濟寧守,學術治行, 名於一時。被誣逮繫,孝孺疏乞身代。時宋學士濂以 文行重海內,克勤於獄中命孝孺往學焉。濂一見深 異之,曰:「吾閱士多矣,未有如子肯從我遊乎!」即假館 受業。宋濂遷蜀,孝孺不得與俱,為文籲天,願輸壽以 延之。時閱其遺文,談及往事,泣數行下。濂沒於夔,孝 孺自漢中走哭盡哀,言於蜀獻王,厚恤其家,道夔必 艤舟,哭移時乃去。

《林嘉猷傳》:嘉猷名昇,以字行,浙寧海人。師同邑王琦, 琦坐累徙雲南,姻族無顧恤者,惟嘉猷徒步千里,追 送泣別,人高其誼。後復與鄭公智負笈走六千里,至 漢中,師方孝孺。時學於孝孺之門者接踵,而孝孺獨 以得二人為喜,曰:「匡我者二子也。」

《廖鏞傳》:「鏞與弟銘,巢縣人。建文中,與議兵事,時宿衛 殿庭。靖難後,文皇以鏞兄弟嘗受學,方孝孺,令召之。 孝孺怒曰:『汝讀幾年書,尚不識個是字。鏞、銘復命,上 怒,令收孝孺至,磔於聚寶門外。凡七日,而罵聲不絕。 鏞、銘拾遺骸,葬聚寶門外山上。甫畢,廖氏亦收鏞、銘 逃去。永樂元年四月,錦衣衛奏獲之,送刑部論死』。」 《都督僉事倪旺傳》:「旺,巢縣人,佐高祖有功,累官是職。 子遴,受世襲指揮僉事。博學好問,嘗同廖鏞兄弟受 業於方孝孺門。後孝孺死,遴哭之慟,設奠祭之,遂不 朝。上怒,削職論死。」

《余學夔傳》:「學夔尚氣節,喜周人緩急。方孝孺族誅,學 夔知其幼子德宗攜之匿海島中。進士俞允,方門人 也,家居不仕,學夔攜德宗訪之,三叩得見允,大驚喜, 默祝天地高皇收育為子,遂更姓俞。」

《陝西通志》:「李錫字天祿,咸寧人。穎敏過人,苦志勤學。 永樂戊子解元,授蒲州學正。毅然以師道自居,教人 立心制行,皆以身先之,出其門者多成令器。」

《明通紀》:「正統九年五月,枷國子祭酒李時勉於監前, 既而釋之。時勉為祭酒,崇廉恥,抑奔競,別賢否,示勸 懲。倣胡安定教條,隨其材器而造就之。待諸生恩義 兼盡,病者委醫調治,死者助其棺衾。為文以祭,諸生 感之。先是議改建太學,上命王振視之,時勉待之不 能加禮,振頷之,令人廉其事,無所得。彝倫堂前有大」 樹,時勉嫌其一面陰翳,妨諸生班列,稍令伐去,傍枝 振遂。聲聞,以為檀伐官樹入私家用。傳旨并司業趙 琬皆枷於監前,諸生皆伏闕請。有石大用者,蘇州人, 獨上疏請代罪,曰:「民生於三,事之如一。今李時勉擅 伐官樹,薄示枷號,切緣時勉年已七十,兼患風疾,況 值炎熱,死亡無日。乞容臣代枷,以全師生恩義。」疏上, 併釋之。大用由此知名。

《武進縣志》:「龔穆字孟遠,隱居躬耕,授徒里中。王文肅 㒜,白康敏昂,皆其弟子也。㒜為學士時,往候穆。會穆 方與其儕通功,桔槔灌田,㒜竦立桔槔下,穆曰:『子先 入吾室,吾償其功,畢方歸,不可以子故怠若事也』。㒜 抵其家。久之,穆歸,㒜拜,穆答以長揖。㒜贈金帛不受, 受其肴核,即與㒜通夕對談。晨起㒜辭,穆曰:『曩子肴 也。吾亦有一臠』。」出而食之,別去。

《處州府志》:「裘仁字天爵,處州衛人。中弘治己酉鄉試, 任北京都察院都事。嚴毅端方,言笑不苟,居常授徒, 克敦師道,諸生侍立不敢傾側,有程門立雪之風。」 《寧波府志》:「孫志達生有異表,七歲就外傅,師事姚賡 虞,姚故博學通儒,見志達穎悟,盡出其業授之。弱冠 從鄭南凡先生遊,質重端嚴。先生館其家二載,未嘗 見」其忿怒,歎曰:「吾學顏子半生,日覺泮奐,今心折於 子矣。」

《湖廣通志》:「從龍字雲舉,故安陸州人也。為弟子員時, 有學正朱輝卒於官,龍扶櫬還鄉,候安厝乃歸。」 《陝西通志》:「呂柟字仲木,高陵人。孫大行昂,柟經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