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2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齊東野語》:前輩事父執之禮甚嚴。漢馬伏波有疾,梁

松來候之,獨拜床下,援不答。松去,諸子問曰:「梁伯孫 帝壻貴重,公卿莫不憚之,大人獨不為禮。」援曰:「我乃 松之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王丹召為太子少 傅,大司徒侯霸欲與交友,遣子昱候于道,迎拜車下, 丹下答之,昱曰:「家君欲與君結友,何為見拜?」丹曰:「君 房有是言,丹未之許也,然則答拜乃疏之耳。」至國朝 東都時,此禮猶在。韓魏公留鑰北京日,李稷以國子 博士為漕,頗慢公,公不與較,待之甚禮。俄潞公代魏 公為留守,未至,揚言曰:「李稷之父絢,我門下士也,聞 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視稷猶子也。」果 不悛,將庭訓之。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著 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 拜之。此事或傳李稷為許將。熙寧初,呂晦叔子謁歐 陽公于潁上,疑當拜與否,既見,敘拜文忠不復辭,受 之如受子姪之禮。二子既出,深歎前輩不可及。崇寧 間,陸佃農師在政府日,有大卿岑象先,喦起于農師, 為父執。一日來訪,延之堂奧,具冠裳拜之。既而岑作 手簡來謝云:「前日登門展慶,蒙公敦篤事契,俾納貴 禮,于公有撝謙之光,使老者增僭易之過。然大將軍 有揖客,古人以為美談。今文昌綱轄有受拜客,顧不 美于前人乎?」前輩遇通家子弟,初見請納拜者,既受 之,則設席望其家,遙拜其父祖,乃始就坐。蓋當時風 俗尚厚,雖執政之于庶官,亦講此禮,不以為異也。自 南渡以後,則世道日薄矣。然余幼時,猶見親舊通家, 初見日,必先拜其家影堂,然後請謁,此禮今亦不復 見也。

《清波雜志》:「自昔名賢,嚴于輩行,尤篤通家之好。子弟 見父執必拜,或立受,或答半禮,呼以排年,或稱小字 書問,以從表兄叔自處。嘗記秦內翰守宣城,一族叔 見于公廳稠人中,敘至次,乃舉小字以審之。」今則拜 禮施顯宦則有佞貴之嫌,為父執者亦恐憑籍而為 我累,通家之契替矣。

《讀書鏡》:呂申公二子謁歐陽公于潁上,入見,公納拜, 出則二子相歎以為不可。及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 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公不為較,待之甚禮。俄潞 公代為留守,未至,揚言云:「李稷之父絢,我門下士也, 聞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視稷猶子也。」 果不悛,將庭訓之。公至北京,李來謁,坐客次久之,公 著道服出,徐語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 數拜之。尹師魯以貶死,其子樸方襁褓。既長,韓魏公 聞於朝,命官。魏公到北京,薦為屬,教育之如子弟。樸 少年有才,所為或過舉,魏公掛師魯之像哭之。馬援 有疾,梁松來候,獨拜床下,援不答。諸子問曰:「梁伯孫 帝壻,貴重朝廷,公卿莫不憚之,大人奈何獨不為禮 乎?」援曰:「我乃松父友也。」松懷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 怒,追收援之印,槁葬城西。妻子草索,詣闕請罪,帝出 松書示之,方知所坐。夫納拜以定其公,正言以折其 傲,泣像以動其心,此三君子之行事,皆古人也。若如 援之挾長,當松之挾貴,遂至執友之誼,不復可施,而 前輩一切執手殷勤之誨,亦從此杜口矣。可歎哉! 利瑪竇《友論》孝子繼父之所交友,如承受父之產業 矣。

前輩部總論

《禮記》:

《曲禮》

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 禮也。

「操」,執持也。杖可以策身,几可以扶己,俱是養尊者之物,故於謀議之時持就也。

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負《劍辟咡》詔之, 則掩口而對。

「習其扶持尊者」,「提攜」謂牽將行。「負」,謂置之于背。「劍」,謂挾之于旁。「辟咡詔之」,謂傾頭與語。口旁曰咡,掩口而對。「習其鄉尊者」,屏氣也。集說藍田呂氏曰:「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以長者之意不可以不承也。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以氣之逼人,人或惡之也。古之佩劍者挾之于旁,負劍,即佩劍也。童子之幼者長者,或旁挾之,如負劍然,故謂之負劍也。」馬氏曰:「就而攜之,則奉其手,近而詔之則掩口而對者,皆事長之禮也。古之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豈一朝一夕之習哉?蓋自幼稚而已知禮讓矣。少而習之,壯而行之,老而安之,古人年彌高而德彌劭者,蓋出于此也。

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 立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

「不越路」,與人言尊不二也。先生老人教學者拱手為有教,使趨退,為其不欲與己並行。集說馬氏曰:「先生者,齒長而有德之稱。古之冠者見于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