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每遇年荒,大戶例有勸借。蓋官穀有限各村又無 義穀故也。若使村村有穀則一鄉之積自足以供一 鄉之人加以縣倉積有官穀,勸借之事以後可免。且 尚義出穀而使本鄉之人俱感其惠。亦處富和鄰之 一道也。不然富本眾所忌也。積心慳吝因而阻壞義 舉。設遇凶荒。寧能獨保其富哉。

一、出穀雖非貧者之事,而歲時豐稔,或一斗、或二、三 斗亦可量力出辦,準與荒年揭借義穀亦有數倍之 利。若豐收之時斗穀不肯出者;荒歉之年,義穀、官糧 俱不准與。

一、各鄉舊有土神廟,即有社祭之禮。但俗尚奢侈,因 而迎神賽會,花費不訾。不特褻瀆神明、幽有鬼責,致 怠事端,且明有人非。從今《鄉約》舉行一切禁止。或有 情愿施捨,冀神佑助,即宜准作香錢,自家告諸神明, 登記《鄉約簿》,積為義穀,以濟人貧難,不其神人兩得 之乎!每歲春秋祈報,買辦豬羊酒果、香燭等項,即於 義穀內支用。祭畢,舉行社飲,申明約法,和睦鄉里,庶 彬彬然成禮讓之俗矣。或有貧不能存、喪不能舉者, 亦於義穀內量給以助之。皆須會眾公議,而後動支。 各明白登簿,以備稽查,無得徇私濫支冒破。

一各村納穀。或社倉未備。權借民間空房收貯。待置 倉後再行收入。或鄉村空曠。苦於看守。不願立倉者。 即公議積貯。亦從其便。

一、給借固貴均平,亦慮陷失穀本。每年支借之時,須 會眾公議,量其可借,方准託保借與。敢有輕借游手 無賴之人,以致負騙及強梁奸貪之徒,以市私恩,俱 於收管人名下追賠。其收管人敢有捏開花名,私取 規利者,眾共呈官追罰。若出入公明,每年亦宜量給, 以酬收管之勞。

《社學規條》

竊聞「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後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 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 為專務。其栽培涵養之方,則宜誘之歌詩,以發志意; 導之習禮,以肅威儀;諷之讀書,以開知覺。今人往往 以歌詩習禮為不切時務。此皆末俗庸鄙之見,烏足 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 「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 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 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霑被卉木,莫不萌動勃發,自 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瑟,日就枯槁矣。 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洩其 號咷呼嘯於詠歌,宣其幽抑結滯於音節也。「導之習 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盪 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諷之讀《書》」者,非 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復而存其心,抑揚 諷誦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 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日使之漸於禮義而 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自是」,蓋先王立教之 微意也。若近世之訓蒙穉者,日惟督以句讀課程,責 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之以 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彼視學舍如囹圄而不肯入, 視師長如寇讎而不欲見,規避掩覆以遂其嬉遊,設 詐飾詭以肆其頑鄙,偷薄庸劣,日趨下流,是蓋驅之 於惡「而求其為善也,何可得乎?」此陽明先生《訓蒙》大 意。今復申明,以諭各村教讀。其教讀悉心體會遵行, 教諭鄉之子弟。其鄉保條規及附刻律禮,亦要隨方 講說,以勸諭子弟之父兄。庶使子弟之蒙童者,即知 禮義,而父兄之不學者,亦知信從,乃不負其責成之 意。

一、每日清晨,諸生參揖畢,教讀以次遍詢諸生:「在家 所以愛親敬長上之心,得毋懈忽,未能真切否。溫凊 定省之儀,得無虧闕,未能實踐否。往來街衢,步趨禮 節,得無於蕩,未能謹飭否。一應言行心術,得毋欺妄 非僻,未能忠信篤敬否。諸童子務要各以實對,有則 改之,無則加勉。」教讀復隨時就事,曲加誨諭開發,然 後各退,就席肄業。

一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調。 毋躁而急。毋蕩而囂。毋餒而懾久則精神宣暢。心氣 和平矣。每學量生童多少分為三班。每日輪一班歌 詩其餘皆就席斂容肅聽。

「一、凡習禮須要澄心肅慮,審其儀節,度其容止,毋忽 而惰,毋沮而詐,毋徑而野,從容而不失之迂緩,修謹 而不失之拘局,久則禮貌習熟,德性堅定矣。亦如前 分為三班,日輪一班習禮,餘皆就席,斂容肅觀。」 一、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其資稟,能二百字 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 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 心唯,字字句句,紬繹反覆,抑揚其音節,寬虛其心意, 久則義理浹洽,聰明日開矣。

一、「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次習禮或作課,次 復誦書讀書,次歌詩。凡習禮歌詩之類,皆所以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