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有主人官高,弔者位卑,不敢手及尊者,但跪而起, 起而致詞,禮也。今代不循其義,皆先一拜,謂之跪禮。 至有輕服,主人無踴,客亦先申一拜,豈曰經心於展 禮乎?
禮曰:「君有賜,則拜而受之。賜莫重於九錫,衣服、朱戶, 納陛,乘輿,樂縣,虎賁,弓矢,鈇鉞、秬鬯。」遍詳禮文,未有 拜衣服虎賁者也。是物也,故不宜拜。若拜朱戶渠問, 宜謂之神。《禮記·祭法》,累代祭名,不聞有戟神。是知無 拜祭之禮也。近代受節置於一室,朔望必祭之,非也。 凡戟,天子二十四,諸侯十。今之藩鎮即古之諸侯也。 在地則施於衙門,雖罷守藩閫,有爵位崇高,亦許列 於私第。上元元年,宰相呂諲立戟,有司載戟及門。諲 方慘服,乃更吉服,迎而拜之,頗為有識者所嗤。則知 辱君命,拜賜可也。拜戟祭節,大乖於禮。
《因話錄》:飲酒無起謝之禮,但公揖酒赴朝,偃息於待 漏,則有臥揖,上馬有馬揖,他悉以揖為禮。
《資暇錄》:夫拜者,禮之特,所以申敬恭之儀。故《周禮》有 「稽首、頓首、振動、吉凶、奇、褒肅九等」之拜,以示威靈而 觀容止也。其非至親行卑者拜,則接捧,示止之不敢 當之意。今卑謙太過,反不敢接捧,而鞠躬、側立、惕受, 翻令前人得以盡禮深拜。又書狀弔慶辭,則並削去 「拜」字,以敬尊官,都乖古風。
《門狀》,文宗朝以前無之。自朱崖李相貴盛於武宗朝, 且近代稀有生一品,百官無以希取其意,以為「舊刺 輕。」〈刺則今之名紙〉相扇留。具銜候起居狀。而今又益競以善 價紙。如出印之字。巧諂曲媚。猶有未臻之遺恨。井丹 禰正平生於今日。其亦如是乎。
《遼志》:凡男女拜皆同,其一足跪,一足著地,以手動為 節,數止於三四。彼言「捏骨地」者,即跪也。
《宋史占城國傳》:「王每日午坐,官屬謁見,膜拜一而止; 白事畢,膜拜一而退。」
《澠水燕談錄》:「國初襲唐末士風,舉子謁見,先達先投 刺,謂之『請見。既與之見,他日再投啟事,謂之『謝見』。又 數日再投啟事,謂之『溫卷』。或先達以書謝,或有稱譽, 即別裁啟事,委曲敘謝,更求一見。當時舉子之於先 達者,其禮如此之恭。近歲不復行此禮,而上官亦有 延譽而進者』。」
《夢溪筆談》:百官於中書見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高 聲唱一聲「屈躬」,趨而入。宰相揖及進茶,皆抗聲贊唱, 謂之「屈揖。」
唐俗,人在遠或閨門間,則使人傳拜以為敬。本朝兩 浙仍有此俗。客至,欲致敬於閨闥,則立使人而拜之。 使人入見所禮,乃再拜致命。若有中外,則答拜。使人 出,復拜客,客與之為禮如賓主。
《補筆談》:「今之門狀稱牒件狀如前,謹牒。此唐人都堂 見宰相之禮。唐人都堂見宰相,或參辭謝事,先具事 因申取處分,有非一事,故稱件狀如前。宰相狀後判 引,方許見。後人漸施於執政私第,《小說記》施於私宅, 自李德裕始。近世諂敬者無高下,一例用之,謂之太 狀。」至如稽首之禮,唯施於人君,大夫家臣不稽首,避 人君也。今則雖交游皆稽首,此皆生於諂事上官者。 始為流傳至今,不可復革。
《青箱雜記》:「鄉人上官極累舉不第,年及五十方得解。 赴省試,游相國寺,買詩一冊,紙已熏晦,歸覽其表,乃 五代時門狀一幅,曰:『敕賜進士及第,馬極右極伏蒙 禮部放榜,敕賜及第,謹詣』。」
《談苑》:古者未有紙,削竹木以書姓名,故謂之「刺。」後以 紙書,故謂之「名紙。」唐李德裕為相,極其貴盛,人之加 禮,改其銜後起居之狀,謂之「門狀。」
傳講雜記,竿牘講謁,君子所重,常人所輕。甚者至云 可削而去之,蓋未之思也。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 有禮也,有禮則能交。《易》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揚子曰:「天地交萬物生,人道交,功勳 成。」夫能交則相敬而無害。相敬而無害,此廉讓所以 興,而爭奪相殺之禍不作,是以重之。或曰:今之所謂 「竿牘請謁者,徒以為文爾,而子重之,何也?」答曰:「聖人 之教,有由中出者,《樂》是也;有自外作者,《禮》是也。由中 出者,其文見於外;自外作者,其情動乎內。始則既其 文,中則既其實。其於小人也,始則革面命,終則與之 化矣。是《禮》之教矣,雖未能化,不猶愈於觸情而徑行 者歟?而子欲投魚於淵,寘猿於木乎?」
《揮麈前錄》:「諸路監司遇前宰執帥守處,即入客位通 謁。」
《鶴林玉露》:朱文公云:「古者男子拜,兩膝齊屈,如今之 道拜。杜子春注《周禮》奇拜,以為先屈一膝,如今之雅 拜,即今拜也。」
《石林燕語》:《唐舊事》:門狀清要,官見宰相及交友同列 往來皆不書前銜,止曰「某謹祗候,某官謹狀。」其人親 在,即曰「謹祗候,某官兼起居,謹狀。」祗候、起居不並稱, 各有所施也。至於府縣官見長吏,諸司僚屬見官長, 藩鎮入朝見宰相及臺參,則用公狀,前具銜,稱「『右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