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0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謝》。}}臣伏以昨者八陵之禮,百王未行,特由陛下發于 孝思,成此盛典。祉歸聖祚,慶屬皇家。惟當稱賀殿庭, 豈合推美臣下?事關諂瀆,禮近嫌疑,臣忝職司,豈敢 苟且?又詳郊廟之禮,與臣愚見亦同,但緣李汶性褊 而剛,不敢對眾陳白,所以入諮宰相,冀其無跡而停。 豈圖知小慮深,竟以徇公招咎。陛下察臣等守直,免 臣罰俸,懲勸斯在,隕越何酬?臣某。中謝臣素庸虛,叨 蒙獎擢,身則誠為賤品,官是陛下;九卿臺司,理在持 綱。臣則職當執禮,綱失是一時之誤,《禮失》為今古所 非。書罰已擅臺威,放罰特關聖造。誠合各守職分,上 答恩私,弘陛下太和之仁,示朝廷至公之道。豈以蓄 憤未洩,求過轉深?數日以來,眾情共悉。臣昨自緣公 事,頻詣延英,李汶疑臣別有披陳,遂欲「曲生瑕舋。責 臣不賀宰相,則上引班列失儀;惡臣專守禮文,則旁 說河南殘破。其牒已公行組織,欲杜臣之口。近聞又 有譖說,擬陷臣之身。不敢縷有塵煩,自當漸布行路。 臣孤立無援,行公奉職,惟聖明在上,微臣必不及冤。 但恐誣構日深,慈母亦當動聽。臣今不敢避李汶之 怒,惟懼失人臣之和,夙夜不寧,憂惕成病。若更請對, 轉恐生疑。戰汗彷徨,不知所處。無任兢懼感恩之至!」

《河南府論被謗表》
前人

臣某言:臣聞修身止謗,君子之道;尚口自理,小人常 情。臣雖駑劣不才,竊服師父之訓,縱有謗讟,未嘗辯 明,久必自孚,庶無所媿。況釋謗于己,則必過于人,棄 讓違謙,何醜之甚!然命之所切,不緣臣身。伏以受陛 下命官之初,直自聖心所擇,遽致遺闕,上累皇明,此 臣不得不辯一也。聞謗臣之詞,以驚聽為務,或云父 子相食,或云盜賊公行,山谷之間,已有結聚;或云坊 市之內,亦至流亡。儻或上達天聽,則貽憂聖慮,又臣 不得不辯,二也。《臣某》中謝「臣伏以鄰近數州,去年皆 同水旱,惟當府一境,前年先有水災,既已積憂,又加 再歉。其間數縣人戶,頃者實多逃移。據《兩稅案》所有 未歸人戶,尚有一千五百已下。有負獎任,不勝憂惶。 自蒙陛下恩慈,特發倉儲賑貸,安業者無不歡忭,逐 食者漸以遷還。幸災之人,騰謗益甚。致茲嫌怒,實此 根由。蓋緣臣自到任以來」,事有不幸,曾正冤獄,嘗奏 貪官。且獄是聖衷所明,幽魂知感,贓是役人之害。疏 網不容,當官而行,于臣何有?今則彝章雖舉,眾怒遂 深,乃於道路郵亭,造其飛語,又於往來使客,揚此虛 聲,轉至沸騰,布於遠近。且謗臣者以去臣為限,臣不 去不休,臣若尚安居,謗亦滋甚。向念時雨未降,人心 易搖,乞罪微臣,以安百姓。今月十九日,又得南市署 丞張斌狀,送留守牒市之意,似欲慰人戶,詳其榜內 之辭,卻慮搖動愚下。其牒云:「戶口流散,村落空虛,恐 依山林,變為狂寇,攘竊道路,隔礙往來者。」今地即王 畿,有事,尚令密啟,人皆服化,虛詞豈可榜陳,敢言不 利。府司又恐惑於遠聽。臣伏以俱承寄任,貴務和同。 今日故就皇城,自取商議。既至門首,又不見臣,臣憂 懼轉深,不敢不奏。其市榜諸縣,見擬移牒,請其且收。 臣既昧通方,輒陳事體,兢懼戰越,不知所裁。今東都 幸有臺省之官,悉是朝廷所擇,職為耳目,身在都城, 固諳纖微。望委勘察,庶事責實,甘待刑章。無任惶懼 懇迫之至。

《釋言》
韓愈

元和六年六月十日,愈自江陵法曹詔拜國子博士, 始進見今相國鄭公。公賜之坐,且曰:「吾見子某詩,吾 時在翰林,職親而地禁,不敢相聞,今為我寫子詩書 為一通以來。」愈再拜謝,退錄詩書若干篇,擇日時以 獻。于後之數月,有來謂愈者曰:「子獻相國詩書乎?」曰: 「然。」曰:「有為讒於相國之座者。」曰:「韓愈。」曰:「相國徵余文, 余不敢匿,相國豈知我哉?子其慎之!」愈應之曰:「愈為 御史,得罪德宗朝,同遷于南者凡三人,獨愈為先收 用,相國之賜大矣。百官之進見相國者,或立語以退, 而愈辱賜坐語,相國之禮過矣。四海九州之人,自百 官已下,欲以其業徹相國左右者多矣,皆憚而莫之 敢。獨愈辱先索,相國之知至矣。賜之大,禮之過,知之 至。」是三者,于敵以下受之宜以何報,況在天子之宰 乎?人莫不自知,凡適于用之謂才,堪其事之謂力。愈 于二者,雖日勉焉而不迨,束帶執笏,立士大夫之行, 不見斥以不肖,幸矣,其何敢敖于言乎?夫敖雖凶,德 必有恃而敢行。愈之族親鮮少,無攀聯之勢,于今不 善交人,無相生相死「之友,于朝無宿資蓄貨以釣聲 勢,弱于才而腐于力,不能奔走,乘機抵巇以要權利, 夫何恃而敖?若夫狂惑喪心之人,蹈河而入火,妄言 而罵詈者,則有之矣。而愈人知其無是疾也,雖有讒 者百人,相國將不信之矣。愈何懼而慎歟?」既累月,又 有來謂愈曰:「有讒子于翰林舍人李公與裴公者,子 其慎歟?」愈曰:「二公者,吾君朝夕訪焉,以為政于天下, 而階太平之治,居則與天子為心膂,出則與天子為 股肱。四海九州之人,自百官已下,其孰不願忠而望 賜愈也?不狂不愚,不蹈河而入火,病風而妄罵,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