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2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別為王氏,而其姓有四,若是則姓多而訛其族。杜 氏一姓,自枝伯之後為杜城杜氏,王赫子威之後為 濮陽杜氏,一姓而五望。張氏一族,自常山王耳之後 為河間張氏,至唐相亮為鄭州張氏,一姓而十望,若 是則望多而訛其姓。清河崔氏一望而三房,博陵崔 氏一望而四房,趙郡李氏一望而六房,隴西李氏一 望而四房,若是則房多而訛其望。甚者,外國之部而 冒中國之族,臣下之卑而同天子之姓,尊卑混淆,貴 賤無別,尤君子所不滿者。《知遠》之劉出於沙陀部人, 能無累於劉累之後?《敬瑭》之石出於西裔部種,能無 累於石碏之後?此外國之僭也。婁敬以漢帝賜氏為 劉,安抱玉以唐帝賜姓為李,此臣下之僭也。嗚呼!王 制不明,私意妄改,其弊一至此歟,惜哉!噫孰知我朝 先正,嚴於氏姓之別乎?希文少依母氏,冒朱姓,已稱 朱學究也。既長,知其世家,泣從范氏。嗚呼!其視滕公 隨外家而姓孫,所見遠矣。武襄遠祖狄梁公已有誥 身可驗也。公以一時遭際,不敢浼梁公之後。嗚呼!其 視郭崇韜哭子儀之墓,所得多矣。若夫「司馬」之呼,聳 聞大遼;「小范」之稱,驚動西夏,則知姓氏以人物而榮。 子厚無行,有玷郇公,京,卞憸人,借名端明,則知姓氏 以人物而辱。或榮或辱,皆由人物,彼區區改姓冒姓 何益哉?

《姓氏異同辨》
章俊卿

按《左氏》之書,子長之《史記》,其載諸國姓氏與夫世裔, 皆有可疑者。春秋之時,諸侯之國凡一百十五,「可以 知其姓與爵者四十有六,晉、楚之類是也;可以知其 姓而不可以知其爵者一十有八,焦、陽之類是也;可 以知其爵而不可以知其姓者一十有七,沈、尹之類 是也;其爵、其姓皆不可得而知者三十有三,鮮虞、陸」 渾之類是也。不知其姓,不可得而見之矣;而知其姓 者又不可究信。如以趙為羊姓,而子長又以為姬姓; 以祁姓曹國為重黎之後,又以為吳國之後,此其言 異同,固不足論。至於姜氏為伯夷之後,又以為四嶽 之後,是其言自相異同矣。舜之咨四嶽,「有能典朕三 禮」,僉曰伯夷。若以四嶽為伯夷,則是自薦其才也。豈 其然乎?此《左氏》之言姓氏,所以為可疑也。子長之《史 記》,始於黃帝,迄於漢武。天子世次見於《帝紀》,諸侯世 次見於《世家》。夏之後則為杞,商之後則為宋,以其《世 家》、本紀併而考之,則其苗裔歷歷皆可考。至於滕、薛、 邾、郳之屬,雖其事見於《春秋》,而其世次之不傳者,又 不可盡信。堯乃舜之「從高祖,而舜乃妻其女,鯀乃舜 五世從叔,公與舜同為堯臣,湯與王季同世也。湯下 傳十六世而為紂,王季傳一世而為文王,二世而為 武王,則是文王以十五世祖而臣事十五世孫紂,武 王以十四世祖而伐十四世孫紂而代之,必不然矣。 此子長之論,世裔所以為可疑也。大抵去古既遠,抱 舛承」訛,無所取正。左氏猶然,況子長乎?子長猶然,況 班固以下乎?《左氏》以嬴氏為伯翳之後,班固又以為 伯益之後,韋昭遂以為伯益即伯翳也。孔穎達復以 伯益為皋陶之子。愚嘗按《史記》之文,皋陶之後封蓼 六;伯翳之後封秦垂;伯益之後不知所封。是則伯益、 伯翳、皋陶各為一族,翳與益不得為一人,而益不得 為《皋陶子》矣。

漢興,本於亭長,而以為出於唐堯。曹魏之興,肇於宦 官,而以為出於曹叔振鐸。唐之祖起於隴西、狄道,而 以為出於老子、皋陶。此何異郭崇韜而拜郭子儀之 墓,其不貽笑於君子者幾希矣。傳皋陶為士,未聞其 為大理,而以「理」為李,甚不經矣。劉子元以漢為陸終, 苗裔因以駁漢之非,而高堂隆又以魏為舜之後,其 繆尢甚。舜為媯氏,其苗曰田,安有魏氏耶?有異姓而 反同者,何與韓是也。成王母弟唐叔虞之後,封於韓。 韓既失國,子孫離析。江淮之音,以韓為何,遂從其音 以為何氏,此退之所以為韓與何同姓而近也。至於 以婁為劉,是高祖一時之言,無所經見。婁者,姒姓之 後,安可與劉為一耶?此則高祖之失也。有同姓而反 異者,則以其姓雖一,而所祖不同。以「杜」為氏者,有出 於襄陽,有出於京兆。以王為氏者,有出於太原,有出 於河東,豈可以共譜哉?而李義甫不得預於李崇德 之譜,乃傅致其罪;杜正倫不得齒於城南諸杜,乃鑿 杜固渠者,則天下之罪人也。

《總論姓氏》
前人

《周禮》小史:「奠繫世,辨昭穆。」《左傳》眾仲曰:「天子建德,因 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諡為氏,因以為 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禮書》曰:「姓非天子 不可以賜,而氏非諸侯不可以命。」姓所以繫百世之 正統,氏所以別子孫之旁出,族則以氏之所聚而已。 然氏謂之姓,故《大傳》言「繫之以姓」,又言「庶姓別於上」, 則氏與姓一也。氏又謂之族,故羽父為無駭請族,隱 公命以為展氏,則氏族一也。蓋別姓則為氏,氏則有 族,族無不同氏,氏有不同族,故八元、八凱出於高陽 氏、高辛氏,而謂之十六族,是氏有不同族也。商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