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2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浙之黃,皆出建之浦城而遷金華;黃魯直則又謂七 世以上失其譜,而各譜乃推至十二世,若合符節。近 世有聚庭堅諸行,作《山谷老人傳》,則又謂「六世祖瞻 知分寧縣」,瞻實生𤣱,抑又何邪?今去五季宋初,其時 為甚邇,其事宜可徵,何為紛紜而莫之有定也?蓋因 圖譜局廢而無官以涖之,民間以所傳聞論著,不能 旁搜廣覽,以會通其故,矛盾不齊,宜無足怪。予嘗侍 先師黃文獻公,相與論及譜事,公之先亦自金華析 居浦江,洊遷義烏,其上世之諱亦曰珪曰「琳」,豈亦縈 之從孫耶?竊意縈之兄弟必眾,支裔實繁,《譜》所不及 者,則亦無如之何。要之江夏之後,金華實為黃氏之 望。故余歷考群譜,參以諸儒之論,備書之於首簡。信 其所可信,疑其所可疑,在覽者之自擇焉。周字思文, 其從子姓至一百餘人,敦厚而善施,皆無忝於先世 云。

《西甌黃氏家牒記》
前人

黃本,陸終之後,受封於黃,若《春秋》所書黃人是也。其 後為楚所滅,散居江淮間,以國為氏。在宋之季,有諱 定者,家揚之六合,為兵馬副都監。元兵攻揚,定同大 將與之鏖戰,敗績,挈妻孥踰浙江,居處之龍泉。會襄 愍公唆都帥師攻處,定復隨州兵出戰,至九里潭,力 屈就擒。唆都命褫其衣,反接於樹,彎弓而向之曰:「速 降,速降!不降矢貫汝心矣。」定毅然弗為動。定季女南 金聞之,獨泣曰:「女子緩急無用,理誠不誣。妾雖不才, 忍見父入鬼籙乎?」乃脫簪珥,蓬首垢面,走馬謁唆都 曰:「將軍平江南,一才一藝,宜不忍棄。妾父有大將之 略,奈何寘之死地?即死愈堅他敵心,於將軍甚無益 也,故妾含恥來言。將軍苟不聽妾,請與父同死,誓不 獨生也。」唆都義之,即命釋其縛,俾隸麾下,同掠地閩 中。權授忠武校尉、建寧路下千戶,且命統精兵擊延 平之沙縣。定嘆曰:「吾宋臣也,不能死,其顙有泚矣,奈 何加兵向之?」乃引疾固辭,寓建寧之甌寧,將終老焉。 後五年,復擢泗州五河縣尹,階承務郎,未及代,又棄 官歸,以壽考終,葬城南蓮華池上。定娶某郡連氏,生 四子:世部、世衡、世得、世虎。世衡,郢復翼總、把總,把軍 職也。世虎有勇力,能以手握巨竹,破之。世衡獨有後, 餘皆無傳。世衡亦娶連氏,生三子:義夫、老柱、細良。歿 葬壽山之原。義夫字世忠,娶建安陳善足,生四子:同 壽、眾嘉、如滿。普保歿,葬聖佛壇之岡。同壽、眾嘉蚤夭, 如滿字子謙,娶建安張鼐,生四子:仁、義、智、貴。仁,字淵 靜,以《易經》舉鄉貢進士,名列第四,以溫純能詞章,選 為太常贊禮郎,階將仕佐郎。娶泰州張惠義,字永宜。 智夭。貴,字用和,王氏出也。普保,字居德,年十六,郡庠 私試輒先列。已而深通《易經》,應試鄉闈,遂有薦於朝 者,授忠州酆都丞。娶某郡張淑壽,生二子炳、炯。炳蚤 夭,老柱好武藝,娶某氏,生一子,閭其所習,如其父,歿 於軍。細良娶某氏,生一子某初義夫既歿,如滿八歲, 普保四歲,家事絕艱辛。陳氏以黃乃宦族,冰雪自守。 越五年,其外伯父馮翁力奪其志,適里之同姓黃清, 字寒潭,實桂甫之子,宋孔目官某之孫。鞠育二子,擇 名師傅,授以詩書,不翅親「父。二子亦感其恩,能孝養 之,生事葬祭,終身無違者。清之弟淨,既生子珉,珉復 生子福慧矣。孔目之宗,當不墜。」如滿乃還,奉五河君 之祀。其子仁嘗從予學明經,間修其家牒,使後人有 所於考,請予序之。予聞氏族之學,昔人所甚重,所以 明同異,辨親疏,別是非也。蓋氣血相貫,喘息相通,唯 正系之傳則然,儻以他氏參之,此即莒人之滅鄫,不 可不慎也。寒潭固同姓,其家承嗣既有其人,子謙之 自禰其父,斯近禮已。況五河君以武顯,而居德及仁, 方以《詩》《書》起家,易武以文,尢可見能亢其宗者,其顯 榮蓋未艾也。故弗辭而為之記。《詩》有云:「子子孫孫,勿 替引之。」黃氏之後,人益思其自慎者哉!

《柏屏黃氏宗譜序》
邵景堯

凡物多聚為宗,聚久而不壞,則以大稱雄。彼物於天 地者,山水為大,而能大於山水者,無過岳與海,故山 宗於岳,水宗於海,毋寧恃此突兀浩蕩之勢,遂足壯 觀、稱雄宇內也哉?蓋其脈所從來遠矣,幾曲折,幾奔 放,鬱蒸勃發,挺而為齒角之奇,挺而為鱗甲之異,而 後其大稱不朽。緱城柏屏黃氏,邑之望宗也,其先世 淮人,避寇之閩,十有一世,復之台之緱城,食祿宋廷, 則自憲與裳始。而裳子機宜洽、糧院溉、僉院滁,蟬聯 鵲起。洽子龍壽,司鐸寧海;滁子汝楫,贊政德清。以至 宗與提舉陝西,則才剖符道州,纍纍若若,載於邑乘, 顯者故多不論。即國初靖難之烈,無如方正學而集 所作《過北山翁》者為誰,則其隱德不耀,與烏石並堅, 蓋亦有足多者焉,寧是齒角鱗甲之挺勁為也?而厥 後鬱勃,迄於今未艾矣。黃生應斗、應賡,余門下士也。 慮宗胄之遠,乃輯舊譜新之,而問序於余。余曰:「家有 譜以統其大也,是謂《宗譜》。譜必有法以培其大也,是 謂《宗法》。既有譜以統之,而脈不散,則詭而附、溷而收 者,清其緒矣。又有法以培之,而脈不凋,則耗而孤、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