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侯城里,始定居焉。至熙寧、元豐間,其族漸大,讀 書為文辭者後先相望,迄於宋季不衰。同郡縣而居, 若臨海之鮫峰、天台之龜峰、寧海之愛山,皆號詩書 之宗。其先同出於睦載諸家乘者甚詳。不幸元初毀 於兵,今皆不可知矣。府君十四代孫文大,為是而懼, 不可知者則略之。其稍可知者,不問親疏而惓惓並 著之成書一篇,以傳於後嗣。文大之從子孝孺從余 學經,因命來求序。予聞方之族,自長史南遷,蔓延數 郡,以科目發身登法從膺郡寄者在在而是,北則闊 寥罕聞,近世遂指為希姓。然據《新定別譜》,則謂長史 晉元熙間人,仙翁仕梁在武帝時,而文亮乃為之子 也。唐監察御史張友成所造《仙翁廟碑》及《莆田譜圖 記》,復謂長史官於西漢之季,則仙翁實長史之孫,距 梁當甚遠,史傳無明文,未敢妄加臆斷,而姑以碑為 正。大抵江南之方要皆仙翁苗裔,自雉山而分者,又 為睦州刺史亮之派;自白雲原而分者,多為元英處 士之支。雉山屬淳安,亮則汪華之將,武德四年舉睦 州附唐者也。今文大之先出於元英,雖曰圖牒喪亡 稍闕,其所繫屬,當無可疑者。故予為稽元英他譜,特 著承傳次第,以補其闕略,猶文大之《前志》也。好古博 雅君子尚是正焉。洪武十年夏四月十五日,前翰林 學士承旨金華宋濂謹序。
予按方回《桐江集》所載,「天下之方姓,皆出於歙縣。歙縣之東鄉,今析為嚴之淳安。」 蓋予鼻祖紘,西漢不仕王莽避地時所居。仙翁儲之墓,在縣學前,廟祀則徽、嚴山中皆有之,曰「真應廟。」 徽、嚴之方,莆之方、信之、鵝湖之方,屢出名卿顯人。又按祕書省正字方翥《莆田譜圖記》所紀,王莽之際,衣冠流離,有名紘字子纓者,渡江而宅吳中。以二說參之,皆本於張友成《仙翁廟記》,所以先後如出一轍。獨《新定別譜》謂「仙翁為新定人。祖紘,晉元熙間為郡功曹。父雄,生三子,長儕,娶司空謝安女。次即仙翁。季曰儼,字叔威。當南齊世,與仙翁皆隱不仕。」 及梁武帝即位,仙翁始舉秀才,終官太常卿。竊意謝安卒於晉孝武太元十「年卒。後三十餘年,始至恭帝之元熙,又歷宋、齊八十餘年而至梁,度其時儕必尚存,相去如此之久,而曰娶安之女,似無斯理也。儕事且然,不知仙翁仕梁之事,其果足信矣乎?」 又謂:仙翁三子,長曰觀,次曰覿,季曰洪。而著作郎方仁傑《閩系錄》則云:仙翁三子:讚之、弘之、觀之。《譜圖記》亦然。蓋觀字正同,弘則避宋宣祖諱改為洪,以「弘」 與洪音義相近,唯「覿」 與讚稍異耳,無乃傳聞之易訛耶?惟方氏固為江南望族,而元英之支子孫尢眾,其九世孫監察御史蒙《自記》「白雲原之族,時有二十三院,實治平之四年。」 至淳熙初,呂太史伯恭見於文辭。又云:「雲源枝葉甚蕃,一源數百家,聯譜合牒,衣冠文物之」 盛,鄉人紀之。嗚呼!亦可謂昌且熾矣。今文大所譜,又略不知其源流之詳,頗閱勾無譜。其稱元英第三世諱述之下註云:「子孫遷寧海之侯城」 ,因㨿之為正。且為牽引諸書而一辨之,亦補闕之義也。至若莆田之方,則唐昭宗時守長史諱琡始遷。琡生御史中丞殷符,殷符生七子,延康、延年、延範、延遠、延英、延耀、延滔,最號貴顯。延安,戶部侍郎,子孫或家滁陽。延滔,左僕射,其後人或遷饒、信、江蘇諸郡,琡亦出觀之之裔,因為元英異支,謂其徙於光之、固始者則非。予恐讀茲《序》者有疑而不釋,謾一疏之,不覺其辭之縷縷也。是月十八日,濂又題。
《題葉秀才為方氏復姓記後》王世貞
建文末,天下之名能殉義者,莫如天台方先生。其得 禍之烈,則亦無如方先生。先「生歿二十餘年,而天下 乃敢舉其名。又五十年,而天下乃敢誦其言。又百年, 而天下乃有求其已絕之裔而為之《記》者。」蓋先生在 圍城時,則以其幼子託上海余氏友,若伍胥之託王 孫於鮑者,遂冒余姓。其後人今為南昌司訓有聲先 生之鄉人葉君刺得其狀,業欲為置田宅,要司訓君 歸天台,奉先生祀,其書與《記》甚詳。嗚呼!先生方駕格 澤,驂故主而賓於帝所,其正氣沸鬱宇宙間,世之日 星,先生之名而金石其言者,耿然若以為不沒。即其 後之存與否,無足為先生輕重。第以一時萬乘之尊, 挾不世之怒,而有不能盡快其意於意外之日者,亦 可想也。葉君名琰,為先生纂述遺事,又能推其別居, 為文信公祠令,得及事先生,庶幾哉!趙朔、李固之客, 即千古奚讓焉。
《方正學後裔復姓建祠始末》陳繼儒
松府治之西,有求忠書院者何為特祀遜志方先生 創也。先生生於天台,死節於金陵。於松何居?曰:「松有 先生後在焉。」「後何居?曰:葉公琰、謝公鐸、張公汝弼、王 公世貞。」詳哉言之矣。且方氏手蹟支譜甚覆,而詳先 生血嗣在松,則血食亦宜在松,此特祠之所由建也 云。當先生抗命時,魏澤以刑部尚書謫寧海尉,受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