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死,謂之《大行》。死而復生,謂之《大蘇》。疾甚,謂之《阽》。請 天子命,曰「未可以戚先王」;請諸侯命,曰「未可以近先 君」;請大夫命,曰「未可以從先子。」
《釋名》
《釋喪制》
人死氣絕曰「死。」「死」,澌也。就,消澌也。
士曰「不祿」,不復食祿也。大夫曰「卒」,言卒竟也。
《諸侯》曰「薨。」「薨」,壞之聲也。
「天子曰崩」,崩壞之形也。崩,硼聲也。
殪,翳也。就,隱翳也。
《徂落》,徂,祚也,福祉殞落也。徂亦往也,言往去落也。 罪人曰殺,殺,竄也,埋竄之使不復見也。
罪及餘人曰「誅。」誅,株也,如株木根枝葉盡落也。 死于水者曰「溺。」溺,溺也,不能自勝之言也。
死于火者曰「燒。」燒,燋也。
「戰死曰兵。」言死為兵所傷也。
「下殺上曰弒。」弒,伺也,伺間而後得施也。
《懸繩》曰「縊。」縊,阨也,阨其頸也。
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為也。
《獄死》曰《考竟》,考得其情,竟其命于獄也。
「《市死》曰棄市。」市,眾所聚,言與眾人共棄之也。
斫頭曰「斬」,斬腰曰「腰。」斬斬,暫也,暫加兵即斷也。 車裂曰「轘。」轘,散也,肢體分散也。
煮之于鑊曰「烹」,若烹禽獸之肉也。
槌而死者曰「掠。」掠狼也,用畏大暴于豺狼也。
老死曰「壽終。」壽,久也。終,盡也。生已久遠,氣終盡也。 少壯而死曰「夭」,如取物中夭折也。
「未二十而死曰殤。」殤,傷也,可哀傷也。
父死曰「考。」考,成也,亦言稿也。稿于義為成。凡五材:膠、 漆、陶、冶、皮、革、乾,稿乃成也。
「母死曰『妣』。」「妣」,比也。比之于父亦然也。
漢以來,謂死為「物故」,言其諸物皆就朽故也。既定死 曰「尸。」尸,舒也,骨節解舒,不復能自勝斂也。
《衣尸》曰「襲」,襲,匝也,以衣周匝覆衣之也。
以囊韜其形曰「冒」,覆其形,使人勿惡也。
「已衣所以束之曰『《絞衿》』。」絞,交也,交結之也。衿,禁也,禁 繫之也。
《含》以珠具含其口中也。
握,以物著尸手中,使握之也。
「衣尸棺曰斂。」斂藏不復見也。
生死部總論
《易經》。
《離卦》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程傳〉九三居下體之終,是前明將盡,後明當繼之始。人之始終,時之革易也,故為「日昃之離。」「日下,昃之明」也。昃則將沒矣。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終,常道也。達者順理為樂,缶,常用之器也。「鼓缶而歌」,樂其常也。不能如是,則以「大耋」為嗟憂,乃為凶也。大耋,傾沒也。人之終盡,達者則知其常理,樂天而已。遇常皆樂,如鼓缶而歌,《不達》者則恐怛有將盡之悲,乃「大耋」之嗟,為其凶也。此處死生之道也。〈大全〉或問「《日昃》之離」,朱子曰:「死生常理也。若不能安以自樂,則不免有嗟戚。」又問:「生之有死,猶晝之必夜,故君子當觀《日昃》之象以自處。」曰:「人固知常理如此,只是臨時自不能安耳。」
《繫辭上傳》
「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 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 鬼神之情狀。
〈本義〉此窮理之事。「以」者,聖人以《易》之書也。《易》者,陰陽而已。幽明、死生、鬼神,皆陰陽之變,天地之道也。天文則有晝夜上下,地理則有南北高深。原者推之於前,反者要之於後。陰精陽氣,聚而成物,神之伸也;魂游魄降,散而為鬼,變之歸也。〈大全〉程子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但窮得則自知死生之說,不須將死生便做一個道理求。人能原始知得生理,便能要終知得死理。若不明得,便雖千萬般安排著,亦不濟事。原始則足以知其終,反終則足以知其始。死生之說,如是而已矣。故以春為始而原之,其必有冬;以冬為終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者,其與是類也。
道德經
《貴生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 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