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2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矣。巢居知風,穴處識雨,風雨方至而鳥蟲應之。太白 暉芒,雞必夜鳴,火精光盛,馬必晨驚。」雞為兌禽,金為 兵精,馬者《離》畜,火為武神。干戈戢興,介駟將動,而禽 獸應之。蛙鳴於野,鱉應於淵,騰蛇雄鳴於上風,雌鳴 於下風,而化成形。以斯至精相應,不待召而自感者, 類之所應也。若呼之與響,形之與影。故抱薪投火,燥 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彈角則目搖,鼓舟而波 湧。物以類相感,神以「氣相化也」,豈以人情者哉。

冊府元龜

《感應》

《書》曰:「惟德動天。」又曰:「至諴感神。」是知為善者降祥,好 謙者受福,天人相與之際,交感訢合,如律之命,呂雲 之從龍,未嘗斯須而不應也。故古者聖賢之君莫不 通三統之要,重萬靈之命,思惟往古,窮極至治,兢兢 業業,罔敢暇豫,德之盛也,合於天地,誠之至也,通於 幽明。神以知來,聰以知遠,善行無跡,有開必先,則感 而應之乃自然之理也。乃若商湯桑林之禱大雨斯 降漢武竹宮之祀神光屢燭宣帝建祖廟而白鶴集 元宗封泰山而勁風止策書所紀其流實繁斯皆清 衷元感靈貺昭答高明聽卑若響之應也。董仲舒有 言曰:「王者修五常之道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靈 德施於方外延及群生也。」豈不韙與。

感應部藝文一

《演連珠》
晉·陸機

臣聞鑑之積也無厚,而照有重淵之深;目之察也有 畔,而眂周天壤之際。何則?應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 神不以器。是以萬邦凱樂,非悅鐘鼓之娛;天下歸仁, 非感玉帛之惠。

臣聞積實雖微,必動於物;崇虛雖廣,不能移心。是以 都人冶容,不悅西施之影;乘馬班如,不輟泰山之陰。 臣聞觸非其類,雖疾不應;感以其方,雖微則順。是以 商飆漂山,不興盈尺之雲;谷風乘條,必降彌天之潤。 故闇於治者,唱繁而和寡;審乎物者,力約而功峻。

《範連珠》
宋·顏延之

蓋聞匹夫履順,則天地不違;一物投誠,則神明可交。 事有微而愈著,理有闇而必昭。是以魯陽傾首,《離光》 為之反舍;有鳥拂波,《河伯》為之不潮。

蓋聞北邙之高,魏君不能削;「穀洛」之鬥,周王不能改。 是以愚公何德,遂荷鍤而移山;精衛何禽,欲銜石而 塞海。

《連珠二首》
梁·沈約

臣聞「烈風雖震,不斷蔓草之根;朽壤誠微,遂霣崇山 之峭。是以一夫不加威于赫怒,千乘必致亡于巧笑。」 臣聞「鳴籟受響,非有志于要風;涓流長邁,寧厝心于 歸海。是以萬竅怒號,不叩而咸應;百川是納,用卑而 為宰。」

《象耕鳥耘辨》
唐·陸龜蒙

世謂舜之在下也,田于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聖 德感召也如是。余曰:斯異術也,何聖德與?孔子敘《書》 於舜曰:「濬哲文明」,聖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 云乎?然象耕鳥耘之說,吾得于農家,請試辨之。吾觀 《耕者行》端。文粹有而字徐,起撥欲深。獸之形魁者,無出於 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舉 手,務疾而畏晚;鳥之啄食,務疾而畏奪。法其疾畏,故 曰「鳥耘。」試禹之績大成,而後薦之於天,其為端且深, 非得於「象耕」乎?去四凶,恐害於政,其為政疾且畏,非 得於「鳥耘」乎?不然,則雷澤之漁,河濱之陶,一無感召, 何也?豈聖人有時而不德耶?《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 而好事者張以就其恠,非聖人之意也。吾病其說之 近于異端,敺之使合于道,人其從我乎?雖不從,吾亦 不能變其說。

感應部藝文二

《奉和皇甫大夫祈雨應時雨降》
唐·嚴維

致和知必感,歲旱未書災。伯禹明靈降,元戎禱請來。 九成陳夏樂,三獻奉殷罍。掣曳旗交電,鏗鏘鼓應雷。 行雲依蓋轉,飛雨逐車回。欲識皇天意,為霖貺在哉。

《所居永樂縣久旱縣宰祈禱得雨因賦詩》

李商隱

甘膏滴滴是精誠,晝夜如絲一尺盈。祇怪閭閻喧鼓 吹,邑人同報束《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