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2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虛谷閒抄》:太祖天性不好殺,其取江南也,戒曹秦王、 潘鄭王曰:「江南本無罪,但朕欲大一統,容他不得,卿 等勿妄殺人。」曹、潘兵臨城久不下,乃奏曰:「兵久無功, 不殺無以立威。」太祖覽之赫怒,批還其奏曰:「朕寧不 得江南,不可妄殺也。」詔至,城已破。計城破日乃批狀 時也。天人相感如此。

《東軒筆錄》:熙寧十年夏,京輔大旱,上以祈禱未應,聖 慮焦勞。一夕,夢異僧吐雲霧致雨,翊日甘澍滂足,遂 以其像求之旁閣中,乃第十尊羅漢也。上之精虔感 應如此。時集賢王丞相珪有賀雨詩,略曰:「良弼為霖 孤宿望,神僧作霧應精求。」即其事也。

感應部雜錄

《易經蒙彖》: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我,志應也。按:《大全》:「東萊呂氏曰:『志應二字,此無以感 之,彼安得而應之?應生於感也。古之教人,雖不區區 先求學者,然就不求之中,自有感發之理。不然,學者 之志,何自而應乎』?」

《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按注:惟德可以動 天,其感通之妙,無遠不至。《益稷》:「惟動,丕應」《徯志 君陳》:「至治馨香,感於神明。」按注:馨香者,精華之上達 者也。至治之極,馨香發聞,感格神明,不疾而速。 《管子小稱篇》:「明王懼聲以感耳,懼氣以感目。以此二 者有天下矣,可毋慎乎?匠人有以感斤欘,故繩可得 料也;羿有以感弓矢,故彀可得中也;造父有以感轡 筴,故遫獸可及,遠道可致。天下者,無常亂,無常治,不 善人在則亂,善人在則治,在於既善,所以感之也。」 《荀子不苟》篇:「君子潔其辨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 類焉者應矣。故馬鳴而馬應之,非知也,其勢然也。」 《淮南子泰族訓》:「夫濕之至也,莫見其形,而炭已重矣」; 風之至也,莫見其象,而木已動矣。日之行也,不見其 移;騏驥倍日而馳,草木為之靡,懸蓬未轉而日在其 前。故天之且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矣。其且雨也,陰 曀未集而魚已噞矣。以陰陽之氣相動也。故寒暑燥 濕,以類相從;聲響疾徐,以音相應也。故《易》曰:「鳴鶴在 陰,其子和之。」

《博物志》:「嬰兒號婦乳出。」

和氣相感,則生朱草。山出象車,澤出神馬,陵出黑丹, 阜出土怪,江出大貝,海出明珠。仁主壽昌,民延壽命, 天下太平。

《續博物志》:「虎嘯風生,龍吟雲起,磁石引鍼,琥珀拾芥。 漆得蟹而散,麻得漆而湧,玉得蔥而軟,樹得桂而枯, 戎鹽累卵,獺膽分杯,其氣爽之相關感也。」

無能子《真修篇》:「夫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自 然感應之理也。故神之召氣,氣之從神,猶此也。知自 然之相應,專元牝之歸根,則幾乎懸解矣。」

《墨莊漫錄》:「禁中舊有鴨腳子四本,俗謂之『銀杏,大皆 合抱。其三在翠芳亭之北,歲收實至數斛,而所托陰 隘,無可臨賞之所。其一在太清樓之東,得地顯敞,可 以就賞,而未嘗著花也。裕陵嘗臨觀而興嘆,以為事 有不能適人意者如此。越明年,一枝遂花,而結實至 十餘,瑩大可愛。裕陵大悅,命宴大清樓賞之,分賜禁』」 從有差。迨次年則不復花矣。中官帶御器械石璘者, 老於禁掖供奉,常為何正臣、去非言之。正臣嘗記是 事,且謂:「凡草木之華實,蓋有常性,人主者為起一念, 乃能感格穹壤,使陰陽造化之功,為之巧順曲從,以 適其一時之所欲。豈為天子者凡一言動,致穹高之 鑒,聽若影響之速耶?由是觀之,為人上者,使有宋景 公之言時發於誠心,則召應豈俟終日哉!」正臣所論 如此。邦基嘗以正臣之子薳、子楚見其手書,因復記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