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4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順逆」 之道矣,然不能出于死生之數,惟聖人能修行其道,積精全神,而使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愚者止於佩服,而不能修為是知而不能行者,不可謂得道之聖賢也。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 逆,是謂「內格。」

上節言天地四時之陰陽,有順逆死生之道,此復言吾身中之陰陽,亦有順逆死生之道焉。蓋天地之陰陽,不外乎四時五行,而吾身之陰陽,亦不外乎五行六氣,是以順之則生,逆之則死,所謂順之者,陰陽相合,五氣相生,東方肝木,而生南方心火,火生脾土,土生肺金,金生腎水,水生肝木,五藏相通,移皆有次,若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內格」 者,格拒其五藏相生之氣,而反逆行也。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 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 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金匱玉函》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蓋不使脾受逆氣,而使肝氣仍復順行於心,是反逆為順,反亂為治也。若五藏之氣已亂,而五藏之病已成,然後治之,是猶渴而穿井,戰而鑄兵,無濟於事矣。按此篇以天地之陰陽四時,順養吾身中之陰陽五藏,蓋五藏以應五行四時之氣者也。《玉板論》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則各傳其所勝。」 故所謂從者,四時五藏之氣相生而順行也;逆者,五藏四時之氣相勝而逆行也。

《生氣通天論篇》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 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凡人有生,受氣于天,故通乎天者,乃所生之本。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故生之本,本乎陰陽也。是以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地氣之九州,人氣之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十二節者,骨節也。兩手兩足各三大節,合小節之交,共三百六十五會。《靈樞經》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五音,人有五藏。歲有十二月」 ,人有十二節;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蓋節乃神氣之所遊行,故應天之歲月,脈乃血液之所流注,故應地之經水。九竅乃藏氣之所出入,五藏乃陰陽二氣之所舍藏,故皆通乎天氣。此篇論陰陽二氣與天氣相通,故曰地之九州,人之五藏,天為陽,是以先論陽,後論陰也 。朱濟公曰:「天乙生水氣,乃《坎》中之滿也。」 曰:「自古」 者,言自上古天真所生之氣也。「本乎陰陽」 者,天真之有陰有陽也。

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 也。

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故曰「其生五。」 地之五行,上應三陰三陽之氣,故曰「其氣三。」 三陰者,寒燥濕也。三陽者,風火暑也。如不能調養,而數犯此三陰三陽之氣者,則邪氣傷人而為病矣。夫人稟五行之氣而生,犯此五行之氣而死,有如水之所以載舟,而亦能覆舟,故曰此壽命之本也。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 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 神明。

「生氣通乎天」 ,是以蒼天之氣清淨,則人之志意亦治。人能順此清淨之氣,而吾身之陽氣外固,雖有賊邪,勿能為害,此因四時之序,而能調養者也。故聖人傳運其精神,餐服蒼天之清氣,以通吾之神明。

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 之削也。

逆蒼天清淨之氣,則九竅內閉,肌肉外壅,衛外之陽氣散解,此不能順天之氣而自傷,以致氣之消削。蓋人氣通乎天,逆天氣則人氣亦逆矣。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 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上節言順蒼天之氣以養吾身之陽,此復言人之陽氣,又當如天與日焉,若失其所居之位,所運之機,則短折其壽,而不能彰著矣。夫天氣,清淨光明者也,然明德惟藏,而健運不息,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天之藏德不下,故人之陽氣亦因而居上,天之交通,表彰於六合九州之外,故人之陽氣,所以衛外者也。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夫陽氣生於至陰。由樞轉而外出。風寒之邪。皆始傷皮毛氣分。是故因於寒。而吾身之陽氣。當如運樞以外應。陽氣司表。邪客在門。故起居如驚。而神氣乃浮出以應之。神氣。神藏之陽氣也。莫仲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