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4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為害矣。此言天包乎地。陽抱於陰。然當藏隱固密。而不宜外張下泄者也。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

陽氣者,天氣也。此承上文而復言天德惟藏,而無運用不息之機,則地氣上乘,而昏冒其光明矣。上節言虛其藏德之體,此節言失其不止之機。

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

地氣升而為雲為霧,天氣降而為雨為露。雲霧不精,是地氣不升也。地氣不升,則天氣不降,是以上應白露不下。上節言天氣閉塞,此節言地氣伏藏,天地不交而為否矣。

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表,外也,揚也。言天地之氣,雖上下交通,而不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則萬物之命不能受其施化矣。不施則名木多死,蓋木為萬物之始生也。上節言不交通于上下,此節言不運用於四方。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

菀,茂木也。槁,禾稈也。上節言天地之氣不施,則名木多死,此復言四時之氣不應,則草木不榮,蓋天地之氣不和,而四時之氣亦不正矣。惡氣,忿怒之氣也。《脈要精微論》曰:「彼秋之忿,成冬之怒,惡氣不發,則失其勁肅嚴凜之令矣。風雨不節,則失其溫和明曜之政矣。白露不下,則無溽蒸濕澤之濡矣。四時失序,雖茂」 木嘉禾,而亦不能榮秀也。按歲運四時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乃太陰濕土主氣。蓋濕熱之氣上蒸,而後清涼之露下降,故曰:「惡氣不發」 者,言秋冬之令不時也。「風雨不節」 者,言春夏之氣不正也。「白露不下」 者,言長夏之氣不化也。

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 「《未央》絕滅。」

「賊風數至」 ,陽氣不正而太過也。「暴雨數起」 ,陰氣不正而偏勝也。此總結上文,而言天地四時不相保,其陰陽和平,而又失其修養之道,則未久而有絕滅之患矣。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惟聖人能順天地四時之不和,而修養其神氣,故無奇暴之害。夫萬物有自然之生氣,雖遇不正之陰陽,而不至於絕滅。惟人為嗜欲所傷,更逆其時則死。聖人內修養生之道,外順不正之時,與萬物不失其自然,而生氣不絕也。朱濟公曰:「此即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義。此言萬物之有生氣,後言萬物之有根本。」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 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 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此論陰陽之氣,隨時出入,逆則四時所主之藏自病於內也。少陽主春生之氣,春氣逆則少陽不生,致肝氣鬱而內變矣。太陽主夏長之氣,太陽不長則心氣虛而內洞矣。太陰主秋收之氣,太陰不收,則肺葉熱焦而脹滿矣。少陰主冬藏之氣,少陰不藏,則腎氣虛而獨沉矣。首論所奉者少,而所生之藏受病;此論四」 時之氣逆,而四時所主之藏氣亦自病焉 。濟公曰。少陽主厥陰中見之化。故少陽不生而肝氣內變。心為陽中之太陽,故太陽不長而心氣內虛。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四時,陰陽之氣,生長收藏,化育萬物,故為萬物之根本。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也 。」 楊君舉問曰:「上節言秋冬之時,陰主收藏,此復言秋冬之時,陰盛於外。陰陽之道,有二義與?」 曰:「天為陽,地為陰,天包乎地之外,地居于天之中,陰陽」 二氣皆從地而出,復收藏于地中。故曰:「未出地者,名曰陰中之陰;已出地者,名曰陰中之陽。」 所謂「陰主收藏」 者,收藏所出之陽氣也。

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

萬物有此根,而後能生長,聖人知培養其根本,故能與萬物同歸於生長之門 。《濟公》曰:陰陽出入,故謂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根者如樹之有根,本者如樹之有幹,真者如草木之有性命也。逆春氣則少陽不生,逆夏氣則太陽不長,所謂逆其根矣。逆春氣則奉長者少,逆夏氣則奉收者少,所謂逆其根則伐其本矣。逆之則災害生,逆之則死,是謂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 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 愚者佩之。

言天地之陰陽四時,化生萬物,有始有終,有生有死,如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