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4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毒乘之。故曰「受。」 如持虛。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承上文而言,陽氣者,內養五藏之神,出而榮養筋骨,匪則通會於肌腠,外衛於皮毛,蓋有開有闔,有出有入者也。《本經》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陽氣者,水穀之精也,故先養於五藏之神。柔者,少陽初生之氣也,初出之微陽,而榮養於筋,是以少陽之主筋也 。莫子晉問曰:「首論神氣本於天真,奚又屬五味之所生養?」 曰:「精氣神皆有先天有後天,先天之神氣,又藉後天水穀之所資生而資養,故曰:『兩精相搏謂之神。兩精者,天乙之精,水穀之精也』。」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瘻,留連肉腠,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榮氣不從,逆於肉理, 乃生癰腫。

開者一日而主外,闔者暮而收引也。如失其開闔之機,則寒氣從而內薄矣。背為陽,陽虛則寒邪痹閉於背,而形體為之俯僂,《金匱》所謂痹俠背行是也。如陽虛不能為榮血之衛,邪陷於脈中而為瘻,留連於肉腠之間,《金匱》所謂馬刀俠癭是也。如經俞之氣化虛薄,則傳入於內,而干及藏神矣。心主脈,神傷則恐懼自失。肝主血,故其病發驚駭也。《金匱要略》云:經絡受邪入藏府,為內所因,邪入於經俞,故內干藏氣也。如邪逆於肉理氣分,而陰陽不和,則生癰腫。經曰: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此言陽氣不固,致邪薄於所養之筋而為僂,內及於所養之神而為驚為畏,重陽氣之外衛也。《濟公》曰:「外衛者,首重皮毛,皮毛不固,則入於肉理脈絡矣。」 莫子晉曰:「膏粱之變,逆于肉理,乃生大疔;外淫之邪,逆于肉理,乃生癰腫。」 皮毛肉理,皆陽氣之所主,故曰:清淨則肉腠閉拒,邪弗能害。如肌腠固密,即邪傷皮毛,止不過痤疿之輕疾耳。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此言表氣與邪氣並陷於肌腠之間,而為瘧也。肺主皮毛,魄汗未盡,表邪未去也。形弱肌腠虛也。腠理空疏,則表陽邪氣同陷於其間。寒邪在表,則隨陽而化熱,故氣爍也。邪雖陷於肌腠,而表氣不入於經,是以穴俞以閉,風瘧但熱不寒之瘧也。表陽之邪,與衛氣相遇,則發熱也。夫表氣者,太陽之氣也;肌腠之氣者,五藏元真之氣也。《金匱要略》曰:「腠者,三焦通會元真之處。」 又曰:「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靈樞經》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 蓋三焦之氣通腠理,太陽之氣主皮毛,是以表氣邪氣陷入於肌腠,則傷元真之氣,而太陽之氣仍在外也。如肌腠之邪,留而不去,則轉入於經俞,蓋五藏經氣之相合也。此節論表氣實而肌氣虛。是以表氣同邪。並陷於肌腠之間。太陽之氣。與五藏之經不相合。故穴俞以閉也。此註當與《傷寒論註疏》合看。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 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此重調養元真之氣,而肌腠之宜閉密也。夫寒暑始傷於皮毛,風邪直透於肌腠。風者善行而數變,入於肌腠,則及經脈,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偏枯,或成積聚,或入府而生,或干藏而死,邪氣淫佚,不可勝論,故曰:「風者百病之始也。」 人能順蒼天清淨之氣,而調攝其元神,則肉腠固密,雖有大風苛毒,勿之能害。此因四時之序,而能順養者也。夫肌腠之氣,乃五藏之元真,故宜順四時五行之氣,而《調養要略》云:若使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不使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前節論寒暑濕邪傷其表陽,故毋煩勞而傷其陽,此論風邪直傷於肌腠,又當固密其元真也。

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勿為。故陽畜積病死, 而陽氣當隔,隔者當寫,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病久者,邪留而不去也。傳者始傷皮毛,留而不去,則入於肌腠,留而不去,則入於經脈、衝俞,留而不去,則入於募原、藏府。」 化者,或化而為寒,或化而為熱,或化而為燥結,或化而為濕寫。蓋天有六淫之邪,而吾身有六氣之化也。久而傳化,則上下陰陽,不相交并,雖有良工,勿能為已。故病在陽分,而畜積至死者,以其病久而傳化也。故病在陽分,而良工當亟助陽氣,以隔拒其邪,勿使其傳化。隔者,當寫卻其邪,更勿使其留而不去也。若不急用此正治之法,皆粗工之敗乃事也。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 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總結上文而言陽氣之有開有闔。然又重其衛外而為固也。《靈樞經》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是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