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4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夕則人氣始衰,夜半人氣入藏。是故暮而收斂其氣,隔拒其邪,無擾筋骨,無煩勞也。無見霧露,宜清淨也。」 若反此而欲如三時之動作,則形體乃為邪所困薄矣。氣門,元府也。三時,平旦、日中、日西也。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生之本,本於陰陽,陽生於陰也。故帝先論陽,而伯復論其陰焉。亟,數也。陰者主藏精,而陰中之氣亟起以外應。陽者主衛外,而為陰之固也。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

氣為陽。血脈為陰。陽盛而陰不能勝之,則脈行急迫也。陽盛則狂。陽甚而自亦為病。故曰「并乃狂。」

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五藏為陰,九竅為水注之氣,乃精氣所注之門戶。如陰盛而陽不能勝之,則五藏之氣交爭於內,而九竅為之不通。蓋五藏之氣出而為陽,在內為陰」 也。夫藏為陰,精血為陰,氣為陽,九竅為陽,內為陰,外為陽,五藏主藏精者也。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表陽之氣,生於膀胱之精水,肌腠之氣,乃五藏之元真,是陽氣生於陰精也,故曰生之本,本於陰陽。陰者,藏精而起亟也。《下經》云:「陽予之正,陰為之主。」 蓋陽氣出而衛外,內則歸陰,一晝一夜,有開有闔,如四時寒暑之往來,是為陰陽之和平也。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 是則內外和調,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陳,敷布也。陽氣者養筋,陰氣者注脈,少陽主骨,少陰主髓,氣為陽,血為陰,聖人能敷陳其陰陽和平,而筋脈骨髓氣血皆和順堅固矣。內為陰,外為陽,如是則外內之陰陽調和而邪勿能害,精氣注於耳,血氣注於目,邪不外淫,則陰氣內固,是能耳目聰明,氣立如故也。《本經》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根於外者命曰氣立」 ,又曰:「出入」 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惟聖人敷陳其陰陽,使升降出入,外內調和,是以氣立如故也。

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

此復申明陽者衛外而為陰之固也。風為陽邪,客於膚表,則淫傷於氣矣。陽氣傷則陰寒精自出矣。風木之邪,內通肝氣,肝主藏血,肝氣受邪,則傷其血矣。此言陽為陰藏精血之固。

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因而大飲,則氣逆。因 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承上文而言,陽氣傷而不能為陰之固,致精血有傷,而復飽食強力,故見証之如此也。夫肝主血而主筋,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邪傷肝而復飽食,不能淫散其食氣,而筋脈橫解於下矣。食氣留滯,則濕熱之氣澼積於陽明大腸而為痔。蓋腸胃相通,入胃之食,不能上淫,則反下泆矣。夫飲入於胃,脾為輸轉,肺氣通調,肺主周身之氣,氣為邪傷,而復大飲,則水津不能四布,而氣反逆矣。夫精已亡,而復強用其力,是更傷其腎氣矣。高骨,腰高之骨,腰者腎之府,高骨壞而不能動搖,腎將憊矣。此言外淫之邪,傷人陽氣,復因飲食勞傷,而更傷其陰也。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此總結上文之義。而歸重於陽焉。「蓋陽密則邪不外淫。而精不內亡矣。無煩勞。則陽不外張。而精不內絕矣。」

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為《聖度》。

此復言陰陽和平,而後能升降出入,如兩者不和,有若乎惟生升而無收降,惟閉藏而無浮長矣。故必因而和之,是謂聖人調養之法度。此復結陽氣之有開有闔,惟聖人能陳陰陽,而內外調和也。張二中曰:「《丹書》云: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故聖人和合陰陽之道,以平四時之氣者也。」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陽強。邪客於陽而陽氣盛也。陽病而不能為陰之固密。則陰氣乃絕於內矣。此復結風客淫氣。精乃亡也。

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調養精氣神者,當先平祕其陰陽,惟聖人能敷陳其陰陽之和平也。

因於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 洞泄。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濕,上逆而欬,發為 痿厥。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露,陰邪也。風,陽邪也。寒,陰病也。熱,陽病也。言陰陽不能固密,則在天陰陽之邪,傷吾身之陰陽,而為寒熱病矣。是以有傷四時之陽邪,而為陰病者,傷四時之陰邪,而為陽病者,皆吾身中之陰陽,上下出入而變化者也。夫喉主天氣,咽主地氣,陽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