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4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內熱蠱惑之疾。女為蠱惑,世之知者眾,其為陽物 而內熱,雖良醫未之言也。五勞七傷,皆熱中而蒸晦 淫者,不為蠱則中風,皆熱之所生也。醫和之語,吾當 表而出之,讀《左氏》書此。

導引家云:「心不離田,手不離宅。」此語極有理。又云:「真 人之心,如珠在淵,眾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善譬喻者 貴耳。《集》天道尚左,星辰左轉;地道尚右,瓜瓠右纍。蟻 穴知雨,鳥鵲知風,燕遜戊己,鵲背太歲,魚聚北道,針 浮南指,葵知向日,菊知隕霜,此物之靈也。人有不節 醉飽,不謹寒暑,孰謂人為萬物之靈?因書為座右銘。 《避暑錄話》:「近世學者多言《中庸》,《中庸》之不可廢久矣, 何待今日?非特子思言之,堯之告舜曰:『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所謂人心者,喜怒哀樂 之已發者也,道心者,喜怒哀樂之未發者也。人能治 其心,常於未發之前,不為其發之所亂,則不流於人 心而道心常存,非所謂中乎?通此說」者,不惟了然於 性命之正,亦自可以養生盡年。《素問》以喜怒悲憂恐 配肝心脾肺腎,而更言其所勝所傷,每使節其過而 養其正,以全生保形。夫性已得矣,生與形固優為之。 特論養生者分於五臟,而吾儒一於心,五臟非心,孰 為之制?是亦一道也。往歲有方士劉淳玨,年百歲餘, 乃以給使事夏英公。余嘗見其為蔡魯公言懲忿窒 慾為損之義,甚有理,蓋深於《素問》者。嘉祐末,有黥卒, 亦百餘歲,不知其姓名,時人以郝老呼之。善醫,自言 受法於至人,往來許、洛間,程文簡公尤厚禮之。為文 簡診脈,預告其死,期於期歲之前,不差旬日。常語人 年六十始知醫,七十而見《素問》,每撫髀太息曰:「使吾 早得此書,與醫俱,吾不死矣。」惜其見之晚而已傷者 不可復也。孔子曰:「仁者壽。」此固盡性之言,何疑於醫 乎?

世言「不服藥勝中醫」,此語雖不可通行,然疾無甚苦, 與其為庸醫妄投,反敗之,不得為無益也。吾閱是多 矣。其次有好服食,不量己所宜,但見他人得效,從而 試之,亦或無益而反有害。魏晉間尚服寒食散,通謂 之服散。此有數方,孫真人並載之《千金方》中,而皇甫 謐服之,遂為廢人。自言性與之忤,違錯節度,隆冬裸 袒食冰,當暑甚至悲恚欲自殺,此豈可不慎哉!王子 敬有帖云:服散發者,亦是數見言服者,而不聞有甚 利,其為害之甚,乃有如謐,此好服食之弊也。吾少不 多服藥,中歲以後,或有勸之少留意者。往既不耐煩, 過江後亦復難得藥材。每記《素問》「勞佚有常,飲食有 節」八言,似勝服藥也。

天下真理日見於前,未嘗不昭然與人相接,但人役 於外,與之俱馳,自不見耳。惟靜者乃能得之。余少嘗 與方士論養生,因及子午氣升降,累數百言,猶有祕 而不肯與眾共者。有道人守榮在旁笑曰:「此何難?吾 常坐禪,至靜定之極,與子午覺氣之升降往來於腹 中,如飢飽有常節,吾豈知許事乎?惟心內外無一物」 耳,非止氣也。凡寒暑燥濕有犯於外而欲為疾者,亦 未嘗悠然不逆知其萌。余長而驗之,知其不誣也。在 山居久,見老農候雨暘,十中七八,問之無他,曰:「所更 多耳。」問市人則不知也。余無事,常早起,每旦必步戶 門,往往童僕皆未興。其中既洞然無事,仰觀雲物景 象與山川草木之秀,而志其一日為「陰為晴,為風為 霜,為寒為溫」,亦未嘗不十中七八。老農以所更,吾以 所見,其理一也。乃知惟一靜大可以察天地,近可以 候一身,而況理之至者乎?

《清波雜志》:「神慮淡則血氣和,嗜慾勝則疾疹作。」唐處 士張皋云:「是為養身之要。」

《剡溪野語》:「古老人飯後必散步,欲搖動其身以銷食 也。故後人以散步為消搖。」

《暇日記》:「髮上生心之餘,眉旁生肺之餘,鬚下生腎之 餘,先白者一藏衰。」董耕言:王絳州道人說章丘劉道 人說行氣云:「天門常開鼻,地戶常閉口,取之倒根。」丹田 出之到蔕。綿綿若存,用之不既。審能行之,自然蟬 蛻。

《癸辛雜識》精力、精神、精氣、精血、精明、精爽、精到、精詳、 精妙,皆以精為主,衛生者當謹之。苦海愛河,狂瀾弗 返,其涸也可立而待。《素問》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又 曰:「凡陰陽之道,陽密可固。」注曰:「交會之要者,正在於 陽氣不妄泄耳。」此語余聞之謝奕修待制云:此先公 密菴平日之所受持也。密菴名采伯,亦謝后之諸父 也。天台人。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 亂。」聖賢拳拳然以欲為害道,可不慎乎?劉元城南遷 日,嘗求教於涑水翁曰:「聞南地多瘴,設有疾以貽親 憂,奈何?」翁以絕欲少疾之語告之。元城時盛年,乃毅 然持戒惟謹。趙清獻、張乖崖至撫劍自誓,甚至以父 母影象設之帳中者。蓋其初未始不出於勉強,久乃 相忘於自然,甚矣,欲之難遣也如此。坡翁云:「服氣養 生,難在去欲。」蘇子卿嚙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