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4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為中央,為季夏日,為戊己辰,為丑辰未,戌,為土。其 聲宮,其色黃,其味甘,其嗅香。心邪入脾,則惡香也。脾 之外應中嶽,上通鎮星之精。季夏并四季,各十八日, 存鎮星黃炁入脾中,連於胃上,以安脾神。脾為消穀 之腑,如轉磨然,化其生而入於熟也。脾不轉則食不 消也,則為食患,所以脾神好樂,樂能使脾動盪也。故 諸臟不調則傷脾,脾臟不調則傷質,質神俱傷,則人 之病速也。人當慎食硬物,老人尤甚。不欲食者,脾中 有不化食也。貪食者,脾實也。無宿食而不喜食者,脾 虛也。多惑者,脾不安也。色憔悴者,脾受傷也。好食甜 者,脾不足也。肌肉鮮白滑膩者,是脾無病徵也。肺邪 入脾則多歌,故脾有疾。當用呼,呼以抽其脾之疾也。 中熱亦宜呼以出之,當四季月後十八日,少思屏慮, 屈己濟人,不為利爭,不為陰賊,不與物競,不以自彊, 恬和清虛,順《坤》之德,而後全其生也。逆之則脾腎受 邪,土木相剋則病矣。

修養脾臟法

當以夏季之月朔旦,并三季後十八日,正坐中宮,禁 炁五息,鳴天鼓二十四通,吸坤宮黃炁入口十二,吞 之,以補呼之損也。

《註》曰:「鳴天鼓者,以兩手抱腦後,用中食二指,起復互換,各二十四下。」

相脾臟病法

脾熱者,鼻赤黃而肉臑。脾虛則腹脹鳴,成溏痢,食不 消化。脾風則多汗惡風,體上遊風。四肢無力,舉 動懈怠,不思飲食,足不能行,腳下脹痛,脾惡濕食,苦 以燥之。又云:「脾病欲緩實,甜以補之,苦以瀉之。」脾病 當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若逆炁,小腸急痛,下泄, 足重脛寒,兩脅脹滿,時作嘔吐,炁滿充心,四肢浮腫, 宜服訶梨勒丸。

乾地黃、牡丹皮各一錢,薯蕷、澤瀉、茯苓、川芎各八分, 山茱萸九分,乾薑三分,訶梨勒皮、蓽撥三分。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地黃湯下二十丸。

六炁治脾法

治脾臟吐納,用呼法,以鼻漸引長炁以呼之。脾病大 呼三十遍,細呼十遍,呼時須撮口出之,不可開口。能 去冷炁,壯熱、霍亂、宿食不化、偏瘋麻痹、腹內結塊。數 數呼之,相次勿絕,疾退即止,過度則損。損有吸以補 之,法具前。

脾臟四季食忌

六月勿食吳茱萸,令人患赤白痢。四季勿食脾肝、羊 血。脾病宜食米、棗、葵,禁酸味。

導引法

可大伸一腳,以兩手向前,反掣三五度,又跪坐,以兩 手據地,回視,用力作虎視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積聚 風邪毒炁,又能消食。

秋七月修養法

秋七月,審天地之氣,以急正氣,早起早臥,與雞俱起, 纔緩其形,收斂神炁,使志安寧。《卦》《否》,「否」者,塞也。天地 塞,陰陽不交之時也,故君子勿妄動。生氣在午,坐臥 宜向正南。

孫真人《養生》曰:「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宜安靜性情,增 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毋冒極熱,勿恣涼冷,毋 發大汗,保全元氣。」

靈劍子導引法勢,以兩手抱頭項,宛轉回旋俯仰,去 脅肋胸背間風炁,肺臟諸疾,宜通項脈,左右同正月 法。又法,以兩手相叉頭上,過去左右伸曳之十遍,去 關節中風氣,治肺臟諸疾。

立秋七月節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足少陽,膽相火。

每日丑寅時正坐,兩手托地,縮體開息,聳身上踴,凡 七八度叩齒,吐納嚥液。

治病

補虛益損,去腰腎積氣,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 側,面塵體無澤,足外熱,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腫 痛,腋下腫,汗出振寒。

處暑七月中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足少陽,膽相火。

每日丑寅時,正坐轉頭,左右舉引,就反兩手搥背,各 五七度,叩齒,吐納嚥液。

治病

風濕留滯,肩背痛,胸痛,脊膂痛,脅肋髀、膝經絡,外至 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少氣咳嗽,喘渴上氣,胸 背脊膂,積滯之疾。

秋八月修養法

仲秋之月,大利平肅,安寧志性,收斂神炁,增酸養肝, 毋令極飽,令人壅塞。是月宜祈謝求福,《卦觀》,觀者,觀 也,風在地上,萬物興昌之時也。生氣在未,坐臥宜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