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2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盧孝妻祝月英

按《耳談》:尤仁卿業《堪輿言》,嘗遊昌平,為宦家某卜牛 眠地以葬母,開壙已有紫漆棺而丹漆書,其前方漆 凸起,木上炯炯,蓋亦婦墓,而其夫為文誌之,仁卿尚 能記,其略云:「某里人盧孝妻祝氏,月英父某,母某,孝 始聘其姊,姊為權力者奪去,父母以英續盟。英貌莊 性慧,事舅極禮敬,女工經史音樂皆能精曉,日不廢」 書,夜必刺繡,夫婦唱隨,未嘗離捨。偶患脾瀉,而前勢 力者復欲謀奪英鷹犬之客,平起風波,英憤恚火鬱 暴死。歸孝三年,年二十一歲。驚魂兩飛,不知離合,死 不知生,生何以知死?盡力營葬,恨無再遇之期。血淚 如麻,不能止息。散衣十九件,皆英手刺花鳥。人謂畫 工不如。並其生平玩好,悉以歸冥。至「正二年某月日。 夫盧孝撰。」宦家知地。好因以母棺壘其上。

段功妻阿

按《滇載記》:「紅巾既退,梁王深德段功,以女阿」妻之, 奏授雲南平章。功自是威望大著於西南,梁王曲意 奉之,功戀戀不肯歸國。其大理夫人高氏促之歸,既 而復往,其臣楊智、張希喬留之,不聽。既至善闡,梁人 私語梁王曰:「段平章復來,有吞金馬嚥碧雞之心矣, 盍早圖之。」梁王始啟疑於平章,密召阿主命之曰: 「親莫若父母,寶莫若社稷功。今志不滅我不已,脫無 彼,猶有他,平章不失富貴也。今付汝以孔雀膽一具, 乘便可毒殪之。」主潸然不敢受命。夜寂人定,私語平 章曰:「我父忌阿奴,願與阿奴西歸。」因出毒具示之,平 章曰:「我有功爾家,我趾自蹶傷爾父,尚嘗為我裹之, 爾何造言至此?」三諫之,終不聽。明日,邀功東寺。演梵 至通濟橋,馬逸,因令番將格殺之。主聞變,失聲哭 曰:「昨暝燭下,纔講與阿奴雲南施宗、施秀,煙花殞身, 今日果然,阿奴雖死,奴不負信黃泉也。」欲自盡梁王, 防衛萬方。主愁憤作詩曰:我家住在鴈門深,一片閒 雲到滇海。心懸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語今三載。欲隨 明月到蒼山,誤我一生路裡彩。錦被名也吐嚕。可憐也吐嚕 段阿奴、施宗、施秀同《奴歹》歹不好也雲片波潾不,見人押 不蘆。北方起死回生草名《花顏色。改肉屏》。駱駝背也獨坐細思量,西 山鐵立霜瀟灑。鐵立松林也

劉翠翠

按《剪燈新話》:翠翠姓劉,淮安民家女也。生而穎悟,能 詩書。父母不奪其志,就令入學。同學有金氏子,名定, 與同歲亦聰明俊雅。諸生戲之曰:「同歲者當為夫婦。」 二人亦私自許。金生贈翠翠詩曰:「十二欄干七寶臺, 春風隨處艷陽開。東園桃樹西園柳,何不移來一處 栽?」翠翠和之曰:「平生每恨祝英臺,懷抱何為不早開? 我願東君勤用意,早移花樹向陽栽。」已而翠翠年長, 不復入學。父母為其議親,輒悲泣不食。以情問之,初 不肯言,久乃曰:「西家金定兒已許之矣。若不相從,有 死而已,誓不登他門也。」父母不得已而聽之,遂卜日 結婚。凡幣帛之類,羔雁之屬,皆女家自備。迎婿入門, 二人相得之樂,雖翡翠之在赤霄,鴛「鴦之遊錦水,未 足喻也。」未一載,張士誠兄弟起兵高郵,盡陷淮東諸 郡,翠翠為其部下李將軍者所掠。至正末,士誠納款 元朝,願奉正朔,道途始通,行李無阻。生於是辭別內 外父母,願求其妻。星霜屢移,囊橐又竭,然而此心終 不少阻。草行露宿,丏乞於人,僅得達湖州。時李將軍 方貴重用事,威焰隆赫。生佇立門牆,躊躕窺伺,將進 而未能,欲言而不敢。閽者怪而問焉,生曰:「僕淮安人 也。喪亂以來,聞有一妹在於貴府,今不遠千里至此, 欲求一見,非有他也。」閽者曰:「然則汝何名姓妹年貌 若干,吾得一聞,以審虛實。」生曰:「僕姓劉名金定,妹名 翠翠,識字能文。當失去時,年始十七。以歲月計之,今 二十有四矣。」閽者曰:「府中果有劉氏者,淮安人也。年 二十餘,識字,善為詩,性又慧巧,本使寵之專房,汝言 信不虛,吾將告之於內,汝且止此以待。」遂奔走入告。 須臾,令生入見將軍坐於廳上。生再拜而起,具述其 由。將軍,武人也,信而不疑,即命內豎告翠。翠曰:「汝兄 自鄉中來此,當出見之。」翠翠承命而出,以兄妹之禮, 見於廳前,不能措一詞,悲哽而已。將軍曰:「汝既遠來, 道途疲倦,且於門下休息,吾當徐為之所。」即贈新衣 一襲,設帷帳於門西小館,令生處焉。翌日,謂生曰:「汝 妹既能識字,汝亦通書否?」生告以業儒。將軍太喜,委 以記室之任。生性既溫和,益自簡束,上下咸得其歡。 將軍大以為得人,待之甚厚。然而生之來此,本為求 訪其妻,一見之後,不可再得。閨閣深遠,內外頗嚴,欲 達一意,終無間可乘。荏苒數月,時及授衣,西風夕起, 白露為霜。生獨處空齋,終夜不寐,乃成一詩曰:「好花 移上玉欄杆,春色無緣得再看。樂處豈知愁處苦,別 時容易見時難。何年塞上重歸馬,此夜亭中獨舞鸞。 霧閣雲煙深幾許,可憐辜負月團圓。」詩成,題於片紙, 拆布衣之領而縫之,以百錢納於小豎,囑其持入,付 於吾妹,令其縫紉,將以禦寒。小豎如言,翠翠解其意, 拆衣而見詩,大加傷感,吞聲而泣。別為一詩,亦縫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