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2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好個謝自然,騎牛上青天,不看佛祖面,打伱一金鞭。」 後自然于順慶府棲樂山行滿僊去。

黃氏女

按《莆田縣志》:「黃氏女築室于泉州同安縣東佛子岡, 修持淨戒。後端坐蛻去,真身不壞,因立寺曰『黃佛。治 平中,更名鹿苑,祈禱多應。崇寧間,部使者以狀聞,賜 號應大師』。」

邊氏女

按《棗強縣志》:「邊氏女,名洞元,生即丰骨不凡,有道氣, 早棄家于紫雲觀,修行清苦,不間寒暑。復遇異人授 以僊術,開元初白日上昇,刺史以狀聞,元宗賜詔立 碑觀下,贈丹臺真人。至今其地名邊村,鄉人呼為邊 僊姑。」

尹氏女

按《廣西通志》:「尹氏女,全州人。幼不事鉛華,居小洞煉 丹葆真,大曆二年上昇。後人于所居紫潭上建尹氏 觀,至今丹竈存焉。」

眉娘

按《全唐詩》:「眉娘,南海人,盧姓。生而眉長,稱眉娘。神針 善繡,順宗召入宮中,號神姑。憲宗度為女道士,稱逍 遙大師。放歸後,數年尸解。」

和娘

按《太平清話》:柳子厚女和娘得病,更名「佛婢。」既愈,去 髮為尼,號「初心。」

何軫妻劉氏

按《酉陽雜俎》:「何軫鬻販為業,妻劉氏,少斷酒肉,常持 金剛經,先焚香像前,願年止四十五。臨終心不亂,先 知死日。至太和四年冬,四十五矣。悉捨資裝供僧,遍 別親故。何軫以為病魅,不信。至歲除日,請僧受八關, 沐浴易衣,獨處一室,趺坐高聲念經。及辨色悄然,兒 女排室入看之,已卒,頂熱灼手。軫以僧禮葬,塔在荊」 州北郭。

韋氏女

按《酉陽雜俎》:「興元城固縣有韋氏女,兩歲能語,自然 識字,好讀佛經。至五歲,一縣所有經悉讀遍。至八歲, 忽清晨熏衣靚粧,默存牖下。父母訝,移時不出,視之 已蛻衣而失,竟不知何之。荊州處士許卑,得于韋氏 鄰人張弘郢。」

姚婆

按《潞安府志》:「姚婆,上黨人。因范行婆約修西方,精心 念佛。一日,佛菩薩從空接引,與范行婆相別,遂立化, 聞僊樂有異香。」

樂氏二女

按《壺關縣志》:「樂氏二女,屯留人。其先世貫陵川,商微 子後也。母感神光而娠,誕有奇德。後移家于壺關紫 團山,事繼母甚孝,因採芝,遇風昇僊。」

馬愛娘

按《中江縣志》:「愛娘號黃鹿真人,東梓人也,姓馬名道 興。年七歲,失所怙恃,鞠育於大父。少不喜華飾,雅性 沖虛,欣慕黃老之學,日誦千言,一覽輒能記憶,雖風 雨寒暑不輟。或勸以子女之職,當勤婦工,而歸慕元 虛,何補容德。」但笑而不答,人莫知其意。時有野服黃 冠士,年踰七十,顏如渥丹,貨藥於市,愛娘于戶隙見 之,如有夙契。因延至內坐,請問修真之訣。師資相投, 遂授《鉛汞符篆要術》,於是束髮頂冠,歸身至道,因與 易道興之名。一日請別,愛娘詰其姓氏,曰:「汝無問我, 久當自知。」留詩而去。詩云:「女是寄生枝,男是冬青木。 冬青駕白鵝,寄生跨黃鹿。若遇寇相臨,穩便拋家族。 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愛娘旦暮諷誦,不絕於口。 俄而年已及笄,大父逼欲許聘,族議詳定,確不可辭。 愛娘欷歔流涕,膝行而前曰:「女宿植不幸,幼鍾酷罰, 膝下愛養,將終身焉。今蒙家長之諭,雖恩德深重,存 亡銜戢。然野性荒疏,志友麋鹿,舉案之勤,非女所願。」 大父憫之,不靳其欲。翌日,命一女奴攜囊杖策,穿雲 而去。既而夜徑林麓,迷失故道,忽睹燈燭熒耀,若相 引導者。愛娘躡足潛窺,見衣冠五人,宛然古圖畫中 所繪,俱厲聲曰:「卜庵於此,即成道矣。」言訖隱去。質明, 愛娘徘徊四顧,見山朝水會,氣象鬱然,真神仙之窟 宅。遂稽顙拜禮,謂女奴曰:「自非神人指示,何以臻此?」 乃尋訪居民,詢以《職方》所載,隸屬之部。居人曰:「東南 之梓」州涪城、中江,西北之綿州巴西、羅江,相距各五 十里,為界卞市。是時世道多屯,盜賊蜂起,仍歲荒歉。 愛娘為捐所有,墾闢荒蕪,疏鑿污塞,播種以時,使民 無艱食之患。歷四十餘年,修真養氣,日復精勤,歲在 懸車,童顏不易。營建別館,以延有道之士。一日,舊所 遇貨藥者忽至,謂曰:「汝之功業漸已成矣,而外丹未 應,今以相授。」乃於瓢中取藥,點土石為金銀各百,以 填丹臺,祝之曰:「勿用自守,自有神護。歷三載,丹砂自 成,則汝脫身輕舉矣。勉勵前修,慎無中廢。」嗣後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