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2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吾知之矣。我少年無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我罪 多矣。」家眷聚泣取入宅,齒諸兄弟之列。

《粧樓記》:有女子卸冠者,奉觀音大士甚肅,比丘尼往 往勸其修淨土,云「當作觀音觀,觀其法身,愈大愈妙。」 自此夜恆夢見之,然甚小,若婦人釵頭玉佛狀。一日, 其夫寄一玉觀音,類夢中所見,自是奉之益篤。 《北夢瑣言:仙傳》有徐仙姑居南岳魏夫人壇,群僧調 之,乃自顛仆,乃修道而為靈官所呵護也。

《旌德縣志》:「楊女郎廟在縣東北十五里。世傳寧國縣 岳山楊女,少奉佛,不茹葷,父母責之,遁於楊木中,因 伐木投潭水,溯流而回,剜木為女像,禱祀有應。」南唐 保大中,創佛舍,今分祠會勝寺,即楊三娘廟。

善誘文。蘇東坡自謂竄逐海上,去死地稍近,心頗憂 之,願學壽禪師放生,以證善果。敬以亡母蜀郡太君 程氏遺留簪珥,盡買放生,以薦父母冥福。其子邁在 東坡之側,見所買放生,盈軒蔽地,或掉尾乞命,或竦 翅哀鳴。邁憐悲其意,急請放之。旁有侍妾名朝雲者, 見邁衣袷有蝡動,視之乃虱也,妾遽以指爪隕其命。 東坡訓之曰:「聖人言:『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今我遠取 諸物以放之,汝今近取諸身以殺之耶?」妾曰:「奈齧我 何?」東坡曰:「是汝氣體感召而生者,不可罪彼,要當拾 而放之可也。今人殺害禽魚之命,是豈禽魚齧人耶?」 妾大悟,自後罕茹腥物,多食蔬菜而已。

《東坡題跋》:「李如塤之妹,既笄發病,見前世冤對,日夜 笞之。遂歸誠佛法。夢中見佛,與受戒,平遣冤者,李因 蔬食不嫁。」

東坡在儋耳,常負大瓢,行歌田間,所歌皆哨遍也。一 日遇一媼,謂坡曰:「學士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東坡 因呼為《春夢婆》。

《唾玉集》:張商英字天覺,號無盡,常見梵冊整齊,嘆吾 儒之不若。夜執筆,妻向氏問何作,曰:「欲作無佛論。」向 曰:「既曰無,又何論?」公駭其言而止。

《春渚紀聞》:裴亞卿言,為童穉時,侍其祖母文安縣君 聞語居宣城之日,鄰有俗子,忘其姓名,娶婦甚都,而 悍于事姑,每夫外歸,必泣訴其凌虐之苦,夫常默然。 一夕于燈下出利刃示其婦,婦曰:「『將安用此』?夫好謂 之曰:『我每見汝訴我以汝姑之不容,我與汝持此去 之,如何』?婦曰:『心所願也』。夫曰:『今則未也。汝且更與我 謹之一月,令汝之勤至,而俾姑之虐暴,四鄰皆知其 由,然後與汝可密行其事,人各快其死,亦不深窮暴 死之由也』。」婦如其言,於是怡顏柔語,晨夕供侍,及市 珍鮮以進飲饌。姑不知其然,即前撫接,頓加和悅。幾 月矣,復乘酒取刃,玩于燈下,其氣憤憤,呼其婦語之 曰:「汝姑日來,于汝若何?」曰:「日來視我,非前日比也。」又 一月,復扣兩刃,問之,婦即懽然曰:「姑今于我,情好倍 加,前日之事,慎不可作也。」再三言之,夫徐握刃怒視 之曰:「汝見世間有夫殺婦者乎?」曰:「有之。」「復見有子殺 母者乎?」曰:「未聞也。」夫曰:「人之生也,以孝養為先。父母 之恩,殺身莫報。及長而娶婦,正為承奉舅姑,以長子 息耳。汝歸我家,我每察汝恃少容色,不能承順我母, 乃反令為此大逆,天地神明其容之乎?我造此刃寔, 要斷汝之首,以快我母之心。姑貸汝兩月,使汝改過 怡顏,盡為婦之道。于我母待汝之心,知曲不在母,而 安受我刃也?」其婦戰懼,淚如傾雨,拜于床下曰:「幸恕 我此死,我當畢此。生前承順汝母,常如今日,不敢更 有稍懈也。」久之乃許。其後婦姑交睦,播于親黨。有密 知此事者,因竊語之。聞者皆謂此雖俗子,而善于調 御,轉惡為良,雖士君子有不能處者矣。

《中洲野錄》:鄱陽何梅谷英妻,垂老好事佛,自辰至夕, 必念觀音菩薩千遍。梅谷以儒學聞,于時止之則弗 從,弗止則恐貽笑士倫。一日呼妻至再且三,隨應隨 呼弗輟。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呼僅二 三,汝即我怒觀音,一日被爾呼千遍,安得不汝怒耶?」 妻頓悟遂止。

《淨土節要》。張夫人暮年不茹葷,日誦彌陀。家人皆笑 之,謂「老人宜滋補頤養而已,僕僕如此,恐無益而有 損。」夫人修之愈篤,年七十九,每夜暗中見四壁皆纓 絡,光輝燭人,恍若白晝。臨卒焚香,几上煙宛轉,結成 一彌陀小像。初猶煙色,漸覺淡黃,遂作真金色。眉目 若畫,一手下垂,若今塑接引像。眾皆拜誦佛號。煙像 甫消,而夫人屬纊矣。

《嘉興府志》:「蔣十八居士與其妻卄二孺人日誦《大乘 經》,斷除嗜欲,積四十年,同日洗漱更衣,焚香書頌而 終。居士頌曰:『這箇幻身,四大合成,今日分散,各歸其 根。諸幻既滅,灰飛煙絕。如空中風,猶碧天月,既無障 礙,又能皎潔,一切永斷,無復言說。孺人頌曰:『看過蓮 經萬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緣,西方自是吾歸路,風月 同來般若船』』。」

《龍安府志》:「仙女橋一女人磨針,彰明主簿,棄官隱于 竇中。未幾,至圖山修道,抵仙女橋見,因問之,答曰:『鐵 杵磨繡針,功久自然成』。」明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