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畢,破其塊墢,而後用勞平磨,乃為得也。《齊民要術》 云:「耕地深細,不得趁多,看乾濕,隨時蓋磨。待一段總 轉了,橫蓋一遍,每耕」一遍,蓋兩遍,最後蓋三遍,還縱 橫蓋之。種麥地,以五月耕三遍,種麻地,耕五六遍,倍 蓋之。但依此法,除蟲災外,小小旱乾,不至全損,緣蓋 磨數多故也。又云:「春耕隨手勞,秋耕待白背勞。」
蓋春多風,不即勞,則致地虛燥,秋田濕,濕速勞,恐致地埂。
又曰:「耕欲廉,勞欲再。」凡已耕,耙欲受種之地,非勞不 可。諺曰:「耕而不勞,不如作暴。」切見世人耕了,仰著土 塊,並待孟春。蓋若冬乏冰雪,連夏亢陽,徒道秋耕,不 堪下種也。然耙勞之功,非但施於納種之前,亦有用 於種苗之後者。《齊民要術》曰:「穀苗既出壟,每一遇雨, 白背時,蓋以鐵齒𨫒𨨯縱橫,耙而勞之。」耙法令人坐 上,數以手斷其草,草塞齒則傷苗,如此令地熟軟,易 鋤省力。此用於種苗之後也。南方水田轉畢則耙,耙 畢則抄,故不用勞。其耕種。陸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 細,再犁再耙後用勞,乃無遺功也。北方又有所謂撻 者,與勞相類。《齊民要術》云:「春種欲深,宜曳重撻。夏種 欲淺,直置自生。」
春氣冷,生遲,不曳撻則根虛,雖生輒死。夏氣熱而速曳撻,遇雨必致堅垎。春澤多者,或亦不須撻。必欲撻者,須待白背濕撻,令地堅硬也。
又用曳打場圃,極為平實。今人凡下種耬種後,惟用 砘車碾之。然執耬種者,亦須腰繫輕撻曳之,使壟土 覆種稍深也。或耕過田畝,土性虛浮者,亦宜撻之,打 令土實也。今當耕種用之,故附於耙勞之末。然南人 未嘗識此,蓋南北習俗不同,故不知用撻之功。至於 北方遠近之間,亦有不同,有用耙而不知用勞,有用 勞而不知用耙,亦有不知用撻者。今並載之,使南北 通知,隨宜而用,無使偏廢,然後治田法可得論其全 功也。
《周禮》:「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種,周知其名 與其所宜地,以為法,而縣於邑閭。」按《農書》「九穀之種, 黍、稷、秫、稻、麻、大麥、小麥、大豆、小豆。」凡種浥鬱則不生, 生亦尋死。種雜者,禾生早晚不均,舂復減而難熟。特 宜存意揀選常歲別收好穗純色者,劁刈懸之。又有 粒而或簞或窖者,將種前二十許日,取出曬之令燥, 種之氾勝之曰「牽馬。」令就穀堆食數口,以馬踐過為 種,無虸蚄等蟲也。種或傷濕,浥鬱則生蟲也。或取馬 骨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渣,以汁漬附子 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蠶矢、羊矢各等分,擾令 洞洞如稠粥。先種二十日,以溲種如麥飯狀,當天旱 燥時溲之,立乾。薄布數攪令乾,明日復溲,陰雨則勿 溲六七溲,曝乾謹藏,勿令復濕。至可種時,以餘汁溲 而種之,則禾稼不生蟲也。無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 者,五穀之精,使種之耐旱也。麥種宜與剉碎蒼耳或 艾,暑日曝乾,熱收藏,以瓦器順時種之,無不生茂。凡 欲知歲所宜穀,以布囊盛粟等諸物,種平量之,以冬 至日埋於陰地,冬至「後五十日發取量之息,最多者, 歲所宜也。」又師曠《占術》曰:「五木者,五穀之先也。」欲知 五穀,但視五木,擇其木盛者,來年多種之,萬不失一。 故《雜陰陽書》曰:「禾生於棗或楊,大麥生於杏,小麥生 於桃,稻生於柳或楊,黍生於榆,大豆生於槐,小豆生 於李,麻生於楊或荊。」《農書》云:「種蒔之事,各有攸敘,能 知時」宜,不違先後之序,則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用, 種無虛日,收無虛月,何匱乏之足患,凍餒之足憂哉! 正月種麻枲,二月種粟。芝麻有早晚二種,三月種早 麻,四月種豆,五月中旬種晚麻,七夕以後種萊菔、菘 芥,八月社前即可種麥,經兩社即倍收而堅好。如此 則種之有次第,所謂順天之時也。凡五穀上旬種者 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又地勢有良薄,山澤有異 宜,故良田宜種晚,薄田宜種早。良田非獨宜晚,早亦 無害。薄田種晚,必不成實。山田宜種強苗,以避風霜, 澤田種弱苗,以求華實。《孝經援神契》曰:「黃白土宜禾, 黑墳宜麥,赤土宜菽,汙泉宜稻。」所謂因地之宜也。南 方水稻,其名不一,大概為「類有三:早熟而緊細者曰 秈,晚熟而香潤者曰粳,早晚適中,米白而黏者曰糯。」 三者布種同時。每歲收種,取其熟好堅栗,無秕不雜 穀子,曬乾蔀藏置高爽處。至清明節取出,以盆盎別 貯,浸之三日,漉出,納草圌中。晴則曝暖,浥以水,日三 數。遇陰寒則浥以溫湯,候芽白齊透,然後下種。須先 擇美田,耕治令熟,泥沃而水清,以既芽之穀漫撒,稀 稠得所。秧生既長,小滿,芒種之間,分而蒔之,旬日高 下皆遍。北土高原,本無陂澤,逐隈曲而田者,納種如 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凡下種之法,有漫種、耬 種、瓠種、區種之別。漫種者,用斗盛穀種,挾左腋間,右 手料取而撒之,隨撒隨行三步許,即再料取,務要布 種均勻,則苗生稀稠得所。秦晉之間,皆用此法。南方 惟種大麥則點種,其餘粟、豆、麻、小麥之類,亦用漫種。 北方多用耬種,其法甚備。《齊民要術》云:「凡種欲牛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