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 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盛則肉腐,肉腐則 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 癰。」黃帝曰:「何謂疽?」岐伯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肉,筋髓 枯,內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 命曰「疽。」

馬蒔曰:「此言癰疽之別,癰輕而疽重也。癰疽本皆熱證,然癰雖肉腐成膿,而不內陷於骨,故髓不為枯,五臟不為傷。疽則筋骨良肉皆無餘,而下陷於肌膚,筋髓皆枯,內連五臟,其輕重如此。」

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其皮上薄 以澤,此其候也。

馬蒔曰:「此又言癰疽之別,即其皮之堅澤可驗也。」 張志聰曰:「上文分別部位之陰陽死生,此總論癰疽之淺深輕重。蓋人之血氣,流行,環轉出入,而淫邪泮衍,變易無常,且氣秉有厚薄,邪客有微甚,是以死生成敗,各不同焉。《內經》論癰疽所發,有因於喜怒不測,飲食不節,臟腑不和,則留積而成者;有因於臟腑之寒熱而成者。」 本篇止論外因之邪,少有留滯,則為癰為疽矣。是以聖人立《九鍼》之法,配合三才之道,以回造化之功,立數十萬言,傳之竹帛,利益後世,使天下同歸生長之門,聖人之教化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