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九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七十三
脈法三
黃帝素問〈四時刺逆從論 五運行大論 至真要大論 陰陽類論 方盛衰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根結篇 終始篇 五十營篇 四時氣篇 禁服篇
五色篇 玉板篇 動輸篇 論疾診尺篇〉
藝術典第九十三卷
醫部彙考七十三
脈法三
《黃帝素問》
《四時刺逆從論》
「厥陰有餘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滑則病狐疝風,濇 則病少腹積氣。少陰有餘,病皮痹,隱軫不足病肺痹, 滑則病肺風疝,濇則病積溲血。太陰有餘,病肉痹,寒 中,不足病脾痹,滑則病脾風疝,濇則病積心腹時滿。 陽明有餘,病脈痹,身時熱,不足病心痹,滑則病心風 疝,濇則病積時善驚。太陽有餘,病骨痹,身重不足病」 腎痹。滑則病腎風疝。濇則病積,善時巔疾。「少陽有餘, 病筋痹。脅滿不足,病肝痹。滑則病肝風疝;濇則病積 時,筋急目痛。」
〈註〉「有餘者,多氣少血,不足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濇者多血少氣,微有寒。痹者閉也,血氣留著於皮肉筋骨間而為痛也。氣病之謂疝,血病之謂積,蓋氣盛而生熱,則為疝痛,血多而凝泣,故成積也。」厥陰者,陰之極也,陰極而陽生,得中見少陽之火化,故有寒有熱也。厥陰主春,生風木之氣,故首論厥陰焉。三「陰三陽,有多血少氣者,有多氣少血者,惟陽明血氣皆多。蓋血氣之生於陽明也,榮血行於脈中,乃陽明水穀之精,上歸於心,淫精於脈,脈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者,在外之皮肉筋骨也。腑精與神明相合而通於五臟,氣復歸於權衡,此脈氣之生始出入也。是以陽「明之有餘不足,則為脈痹、心痹。心主脈而上歸於肺,肺主皮毛,毛脈合精於皮膚之間,是以少陰之為皮痹、肺痹也。脈氣散於皮毛,復從太陰所主之肉,少陽所主之筋,太陽所主之骨,而內通於五臟。是以有餘而在外,則為肉痹、筋痹、骨痹;不足而陷於內,則為脾痹、肝痹、腎痹矣。至氣有餘於內而為」熱,則為疝;血有餘於內而為寒,則為積矣。故所謂風者,熱所生也;所謂身重者,病在氣也;所謂溲血,腹滿,善驚目痛者,病在血也。此三陰三陽所主之血氣,生始出入,各有太過不及之為病也。
《五運行大論》
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
〈註〉「南政北政」之歲,有寸不應尺不應之分,如應不應而反應之,是為尺寸相反。左為陽,右為陰,寸為陽,尺為陰。如陰陽交相應者死。
《至真要大論》
帝曰:「夫子言察陰陽所在而調之,論言人迎與寸口 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陰之所在寸口何如?」 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帝曰:「願卒聞之。」
〈註〉此申明少陰之所在也。五運之中,少陰不司氣化,隨六氣之陰陽而上下左右,故曰「陰之所在,何如?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蓋太衝坎位也,廣明離位也,少陰主天一之坎水,而上為太陽之離火,是以北政之歲,隨三陰而在坎,南政之歲,從三陽而在離,故有應不應之分焉。所謂南北者,陰陽也。五運之中,戊癸化火,以戊癸年為南政,甲乙、丙丁、己庚、辛壬為北政。五運之政,有南有北,少陰之氣,有陰有陽,是以隨之而上下也。寸尺,血脈也。血乃中焦之汁,流溢於下而為精,奉心神化,赤而為血,故脈始於足少陰腎,而主於手少陰心,是以診寸尺之陰陽,以徵」少陰之上下。
岐伯曰:「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厥陰在泉, 則右不應,太陰在泉,則左不應;南政之歲,少陰司天, 則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 應。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
〈註〉「風寒暑濕燥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以司主歲之六氣。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以司五行之化運。化運五歲而右遷,而五行之中有二火,故君火不司氣化,然雖不主運,而有所居之位焉。少陰之上,君火主之,是少陰本於陰而主於陽,是以南政之歲居陽,北政之歲居陰也。司天在南,在泉在北,此天」地之定位。人面南而診之。寸為陽而在南。尺為陰而在北。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隨陰而居北。是以寸口不應。不應者。脈微而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