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5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血少氣多;目之上綱,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 下綱,陽明經也,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 頞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肝經,連於 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 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 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 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知無使太過 不及,以血養目而已。凡血之為物,太多則溢,太少則 枯。人熱則血行疾而多,寒則血行遲而少,此常理也。」 目者,肝之外候也。肝主目,在五行屬木,木之為物,太 茂而蔽密,太衰而枯瘁矣。夫目之五輪,乃五臟六腑 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睛屬肺金,肉輪屬脾土,赤 脈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此世俗皆知 之矣。及有目疾,而不知病之理,豈知目不因火則不 病。何以言之?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 也;黑水神光被瞖,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 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內經》曰:「熱勝則腫。」凡目暴 赤腫起,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瞖目矇,皆火熱之所 為也。治火之法,在藥則鹹寒,吐之、下之,在鍼則神庭、 上星、顖會、前頂、百會。血之瞖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 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 顖會,為肉分淺薄,恐傷其骨。然小兒水在上,火在下, 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內經》曰:「血實者 宜決之。」又經曰:「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如雀目不能夜 視,及內障暴怒大憂之所致也,皆肝主目血少禁出 血,止宜補肝養腎。至於暴赤腫痛,皆宜以䤵鍼刺前 五穴,出血而已。次調鹽汕以塗髮根,甚者雖至於再, 至於三可也。量其病勢,以平為期。

經云:「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則寒中 而泣出。」此中風寒淚出也,河間當歸湯主之。東垣云: 「水附水勢上,為眼澀,為眵,為冷淚。此皆由肺金之虛, 而肝木寡於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