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5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和氣血,大辛以解結為臣。三辛三甘,益元氣而和血 脈,滲淡以導酒濕,扶持秋令以益氣瀉火,以入本經 之藥和血且為引用,既以通經為主用君以黃芩、黃 連、黃蘗、生地黃、知母「酒製之。」《本經》「羌活、獨活、藁本、防 風、防己、當歸、連𧄍以解結,黃芪、人參、甘草,配諸苦寒 者三之一,多則滋營氣,補土也;生甘草瀉腎火,補下 焦元氣;人參、橘皮以補胃,蘇木、當歸尾去惡血;生地 黃補血,酒製;防己除膀胱留熱;澤瀉助秋令,去酒之 濕熱。」凡此諸藥,必得桔梗為舟楫,乃不下沉。投劑之 後,疽當不痛不拆,食進體健。予如言服之,投牀大鼾, 日出乃寤。以手捫瘡,腫減七八,至瘡痂都斂,十四日 而已。世醫用技,豈無取效者?至於治效之外,乃能歷 數體中不言之祕,平生所見,唯明之一人而已。此方 名「黃連消毒飲。」

柏參謀,名德,字仲實,年六十一歲,壬子年二月間,患 頭痛不可忍,晝夜不得眠。郎中曹通甫邀予視之,其 人云:近在燕京,初患頭昏悶微痛,醫作傷寒解之,汗 出後,痛轉加,復汗解,病轉加,而頭愈痛,遂歸。每遇郡 邑召醫用藥,一同到。今痛甚,不得安臥,惡風寒而不 喜飲食,診其六脈,弦細而微,氣短而促,語言而懶。《內 經》云:「春氣者,病在頭。」年高氣弱,清氣不能上升頭面, 故昏悶。此病本無表邪,因發汗過多,清陽之氣愈虧 損,不能上榮,亦不得外固,所以頭苦痛而惡風寒,氣 短弱而不喜食,正宜用辛溫藥。《內經》云:「陽氣者,衛外 而為固也。」今年高氣弱,又加發汗,衛外之氣愈損,故 以黃芪甘溫補衛實表為君;人參甘「溫,當歸辛溫補 血氣,白芍酸寒固衛氣而為臣;白朮、陳皮、炙甘草苦 甘溫養胃氣,生發陽氣,上實皮毛,肥腠理為佐;柴胡、 升麻苦平,引少陽、陽明之氣上升,通百脈,灌溉週身 者也;川芎、蔓荊子、細莘辛溫,體輕浮,清利空竅為使 也。」明年春,赴召之六盤山,曹郎中以《古風》見贈云:「東 垣李明之,蚤以能醫」鳴。易水得奧訣,為竭黃金籯。一 燈靜室窮《內經》,黃帝拊掌岐伯驚。日儲月積不易售, 半世豈但三折肱。所長用藥有活法,舊方堆案白魚 生得不聞李延,同居且同病,一下一汗俱得明早平。 乃知古人一證有一方,後世以方合證,此理殊未明, 公心審是者。俗子直以異己喧謗聲,先生飲恨臥黃 壤。門《生,賴汝卓卓號中英》。活人事業將與相,一旦在 己權非輕。連年應召天策府,廉臺草木皆欣榮。好藏 漆葉青粘散,莫使樊何獨擅名。

《丹溪心法》曰:「一老婦患赤白帶下,年半頭眩,坐之不 得,睡之則安。專治赤白帶,帶愈其眩亦安。」

一男子年七十九歲,頭目昏眩而重,手足無力,吐痰 口口相續,左手脈散大而緩,右手脈緩而大,不及於 左,重按皆無力,飲食略減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 眾人皆與風藥,言至春深必死。予曰:「此大虛證,當以 補藥作大劑服之。」眾怒而去。予教用人參、當歸身、黃 芪、芍藥、白朮,濃煎作湯使,下連蘗丸三十粒,如此者 服一年半,而精力如少壯時。連蘗丸,冬加乾薑少許, 餘三時皆依本法。連蘗皆薑汁炒為細末。又以薑汁 煮糊為丸。

《古今醫統》曰:「一婦人忽眩運不能動,診其脈,兩尺浮 大而滑,知風痰眩運而兼火也。以半夏、白朮天麻湯, 下滾痰丸一百粒,即愈。」

《醫學綱目》曰:「一子患七年搖頭,三年下血,百方無效。 予思之,乃肝血液盛,外有風熱乘之。肝屬木,木盛而 脾土為木所剋,脾與肺是子母,俱為肝所勝,而血遂 漬於大便,故便血不止。遂處一方,但損肝祛風而益 脾,只數服而後愈。十餘日血止而下白膿,遂得以安。」 用防風三兩,瓜蔞根、黃芪、蜜炒,羌活、白芍藥各五錢, 犀角屑甘草各二錢半蛇蛻炙赤釣藤鉤子麻黃各 一錢右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食後薄荷湯下五七 十丸,只二服,頭搖即止,便血隨愈。

館職學士張居易,嗜酒散誕,不為名利拘束,忽發熱 頭疼,俾翰林醫官治之,十日愈甚。諸學士共議召孫, 孫至,脈之曰:「餘人皆曰傷寒,故作此疾也。張學士好 酒多痰,食所傷也。今疾非傷寒,而右手脈甚數,左手 脈平和,此必傷酒食而作頭痛,宜喫食藥五七丸,俟 之半日,進退決矣。」孫遂用食藥經食久,膈漸寬,頭痛 遂減,再進利膈藥遂獲安。大凡陽邪頭疼,經十日豈 得不變發熱而狂亂,故知非傷寒,乃食病之過也。 一老婦人頭痛歲久不已,因視其手足,有血絡皆紫 黑,遂用三稜鍼盡刺出其血如墨汁者數盞,後視其 受病之經,灸刺之而得全愈。即《經》所謂大痹為惡,及 頭痛久痹不去,身視其血絡,盡出其血是也。

一男子因憂思勞苦,發作眩運,眼暗耳鳴,面赤口乾, 發熱氣喘,有汗不食,六脈洪數,用「十全大補湯」去桂 加生地黃、薑炒黃連、麥門冬、五味子、陳皮、酒炒黃蘗、 知母而愈。

《薛己醫案》曰:「閣老梁厚齋氣短有痰,小便赤濇,足跟 作痛,尺脈浮大,按之則濇,此腎虛而痰飲也。用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