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5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循頭面而下行於足跗。少陽之別。繞髀上行。至目銳。而合於少陽之經。是經脈與經別。交相逆順而行者也。

手少陰之正。別入於淵液兩筋之間。屬於心。上走喉 嚨。出於面。合目內眥。

手少陰之止。上出於面。亦與足太陽相合於目內眥之睛。明。水火上下之相交也。

《厥論》

厥頭痛。面若腫。

陽明之氣,上出於面,厥氣上逆於頭,故為頭痛面腫。

《雜病篇》

厥。胸滿面腫。

《本經》曰:「中於面。則下陽明。」蓋中於面之皮膚。則面腫。

《海論》

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

氣上逆。故「面赤也。」

《陰陽二十五人篇》

木形之人,小頭長面;火形之人,廣䏖銳面;土形之人, 圓面大頭;金形之人,方面白色;水形之人,面不平。

「面長」者,木之體長也。「面銳」者,火之炎上,銳且小也。面圓者,土之體圓也。「面方」者,金之體方也。「面不平」者,水面有波也。

足太陽之上,血少氣多,則面多肉。血氣和,則美色。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循兩眉而上額交巔。血少氣多,則面多肉,氣之所以肥腠理也。血氣和者,謂經脈皮膚之血氣和調,則顏色鮮美也。

手太陽之上,血氣盛則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 瘦惡色。

手太陽之脈,其上行者,循於顴頰、耳、鼻、目眥之間。是以皮膚之血氣盛,則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瘦色惡,太陽為諸陽主氣也。

《扁鵲難經》

面色

《十三難》曰:「五臟有五色,皆見於面。」

《十六難》曰:「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得心 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 善思善味;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 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

《二十四難》曰:「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 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 篤,癸日死。」

《四十七難》曰: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然:人頭者,諸陽 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胸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 頭耳,故令面耐寒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面色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 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 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 圓者,死不治。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 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男子脈虛沈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 時目瞑兼衄,小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面赤如醉者,此為胃熱上熏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榮血不足,衛氣衰 則面色黃,榮血不足,則面色青。又曰:「陰陽俱虛,則面 色青白。」

心傷者,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 發熱,當臍跳,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沈緊。 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 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主之。去 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裏水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沈,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 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狀, 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 之。

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沈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 者,下血,煩欬者,必吐血。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

面赤色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發汗則愈。

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 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面瘦面腫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