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5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面風毒

此毒氣血壅上,結聚成毒,當用鬢疽藥治之。先用敗 毒流氣飲,後用「清肝流氣飲」治之,外用圍藥敷之。

頰疽

此毒生於頰車之上,多者皆出於附骨,亦名附骨疽。 若不速治,漸剉其骨,久後必致成漏,終不能痊。治用 「內托散」,加羌活、獨活,水煎服。次用「十奇散」,加川椒、細 莘、桔梗、青皮,外用圍藥搽之。

鴉。者。久中邪熱。臟腑虛寒。血氣少。腠理不密。發於 皮膚之上。相生如錢。竅後爛似鴉日久將來損傷 難治。《小兒》同前。其治法用陰蝕瘡之藥治之。

《金劉完素六書》

胃疸面黃

食已如饑。胃熱能消穀。陽明脈終。心火上行。心憎煩。 面黃。小便赤澀。茯苓加減湯主之。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面黃腫

凡病面黃身熱肌瘦,寒熱往來如瘧,更加涎嗽不止, 喘滿面腫,或身體俱熱,自汗。《經》云:「病名傷寒,夾勞之 證也。」治之奈何?病在上者,其高者因而越之,可用防 己散吐之,吐後切用通解丸一服,次服人參黃芪散、 當歸飲子、加減小柴胡,擇而用之。《經》謂男女之證皆 同類,用其治法也。依此調治,無不取效。

《李杲十書》

面赤

諸病面赤,雖伏火熱,禁不得攻裏,為陽氣怫鬱,邪氣 在經,宜發表之。《經》曰:「火鬱則發之」是也。瘡瘍亦然。

面腫

虛風痳木,牙關緊急,目內蠕動,胃中有風,獨面腫,宜 「升麻胃風湯。」

面熱

「面熱」者,胃病也。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 少而生大熱,有時如火上行,獨燎其面。

面色

肝病面青,脈弦皮急,多青則痛,形盛,胸脅痛,耳聾,口 苦舌乾,往來寒熱而嘔已上,是形盛,當和之以小柴 胡湯也。如形衰骨搖而不能安於地,此乃膝筋,治之 以羌活湯,《本草》云:「羌活為君也。」瘧證取以少陽,如久 者發為痹瘧,宜以鑱鍼刺絕骨穴,復以小柴胡湯治 之。

心病面赤,脈洪身熱,赤多則熱暴病,壯熱惡寒,麻黃 加知母石膏黃芩湯主之。此證如不發汗,久不愈為 瘧也。淹疾䪼腫,面赤身熱,脈洪緊而消瘦,婦人則亡 血,男子則失精。

脾病面黃脈緩,皮膚亦緩,黃多則熱氣勝形也。《傷寒 論》是為濕溫,其脈陽浮而弱,陰小而急,治在太陰。濕 溫自汗,白虎湯加蒼朮主之。如久不愈,為溫瘧重暍, 白虎加桂枝主之。淹疾肉消,食少無力,故曰熱消肌 肉,宜以養血涼藥。《內經》曰:「血生肉。」

肺病面白皮澀,脈亦澀,多白則寒,暴病澀癢氣虛,麻 黃加桂枝,令少汗出也。《傷寒論》曰:「夏傷於暑,汗不得 出為痒。若久不痊為風瘧。」形衰面白脈澀,皮膚亦澀, 形羸氣弱,形淹衛氣不足。

腎病面黑身涼,脈沈而滑,多黑則痹,暴病,形冷惡寒, 三焦傷也。治之以薑附湯或四逆湯。久不愈為瘧,暴 氣衝上,吐食夜發,俗呼謂之「夜瘧。」太陽經桂枝證,形 衰淹疾,黑癉羸瘦,風痹痿厥,不能行也。

又云:「肺寒則面白生痰,喘欬唾嚏。」

又云:「肺病面白而不澤,則為脫氣、脫血、脫津、脫液、脫 精、脫神。」

《朱震亨心法》

面寒

面寒者,胃虛也。

面熱

面熱因鬱熱。

面鼻得冷則黑

諸陽聚於頭,則面為陽中之陽,鼻居面中央,而陽明 起於額中,一身之血運到面,鼻到面鼻陽部,皆為至 清至精之血矣。酒性善行而喜升,大熱而有峻急之 毒。多酒之人,酒氣熏蒸,面鼻得酒,血為極熱,熱血得 冷,為陰氣所搏,汗濁凝結,滯而不行,宜其先為紫而 後為黑色也。須用融化滯血,使之得流,滋生新血,可 以運化。病乃可愈。予為酒製四物湯。加炒片芩茯苓 陳皮生甘草酒紅花生薑煎調五靈脂末飲之。氣弱 者加黃芪無有不應者。

面部凶證

人有病,面上忽見紅點者,多死。

《羅天益衛生寶鑑》

面熱

如人患面熱,脈洪大而有力,此乃陽明經多血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