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和麝香少許,用水數滴,吹鼻內,出涎水則愈。此苦能

湧泄也,能瀉其實,則瘜肉愈矣。

陽虛腦寒鼻淵者,補腦散主之。人身之上,天之陽也, 故六陽之氣,皆會於面。若陽氣自虛,則陰氣湊之,令 人腦寒而流清涕。是方也,天雄辛熱而上浮,辛熱者, 太陽之象,故可以溫腦而補陽虛。辛夷仁、蒼耳茸,皆 輕清澈腦之劑,可以佐天雄而透腦。

鼻赤如榴者,大𥐚散酒調敷之。夫鼻者熱也,所以赤 者,血也。大黃寒能瀉熱,𥐚硝鹹能敗血,此證耽酒者 有之,若不絕酒而徒用藥,抱薪救火,何益於事。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論證》

鼻為肺竅,又曰:元牝,乃宗氣之道,而實心肺之門戶。 故《經》曰:「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然其經絡所至, 專屬陽明,自山根以上,則連太陽督脈,以通於腦,故 此數經之病,皆能及之。若其為病,則窒塞者謂之鼽。 時流濁涕而或多臭氣者,謂之鼻淵。又曰:腦漏。或生 瘜肉而阻塞氣道者,謂之鼻齆。及有噴嚏、鼻衄、酒齇、 赤鼻之類,各當辨而治之。然總之鼻病無他也,非風 寒外感,則內火上炎耳。外感者,治宜辛散;內熱者治 宜清涼。知斯二者,則治鼻大綱盡乎是矣。

《論治》

鼻塞證有二:凡由風寒而鼻塞者,以寒閉腠理,則經 絡壅塞而多鼽嚏。此證多在太陽經,宜用辛散解表 自愈。如川芎散、神愈散及麻黃、紫蘇、荊芥、葱白之類, 皆可擇用。

若由火邪上炎而鼻塞者,單宜清火。火之微者,多近 上焦,出自心肺,宜清化飲、黃芩知母湯之類主之。 火之甚者,多出陽明,或微兼頭痛,宜竹葉石膏湯、涼 膈散之類主之。

若風寒兼火者,即防風通聖散之類亦可用。大都常 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風寒,當以此辨之。

鼻涕多者,多由於火,故曰:「肺熱甚則鼻涕出。」由此觀 之,則凡無故多淚,及多口涎者,亦多屬肝脾之火,皆 其類耳。

鼻淵證,總由太陽督脈之火,甚者上連於腦,而津津 不已,故又名為「腦漏。」此證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熱 物,或火由寒鬱,以致濕熱上熏,津汁溶溢而下,離經 腐敗,有作臭者,有大臭不堪聞者。河間用防風通聖 散一兩,加薄荷、黃連各二錢以治之。古法有用蒼耳 散治之者。

然以余之見,謂此炎上之火,而治兼辛散,有所不宜, 故多不見效。莫若但清陰火,而兼以滋陰,久之自寧, 此即高者抑之之法,故常以清化飲加白蒺蔾五錢 或一兩,蒼耳子二三錢。若火之甚者,再以清涼等劑 加減用之,每獲全愈。或用《宣明》防風湯之類亦可。但 此證一見,即宜節戒早治,久則甚難為力也。

凡鼻淵腦漏,雖為熱證,然流滲既久者,即火邪已去, 流亦不止,以液道不能扃固也。故新病者多由於熱, 久病者未必盡為熱證,此當審察治之。若執用寒涼, 未免別生他病。其有漏泄既多,傷其髓海,則氣虛於 上,多見頭腦隱痛,及眩運不寧等證,此非補陽不可, 宜「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之類主之。

鼻齆瘜肉,阻塞清道。雖鼻為肺竅,而其壅塞為患者, 乃經絡肌肉之病,此實陽明熱滯留結而然。故內治 之法,宜以清火清氣為主;外治之法,宜以黃白散及 《千金》瘜肉方、雄黃散,或簡易瘜肉方之類主之。 酒齇赤鼻,多以好酒之人,濕熱乘肺,熏蒸面鼻,血熱 而然。或以肺經素多風熱,色為紅黑,而生齇癤者亦 有之。內宜涼血清火,外宜「硫黃散」、白礬散輕搽。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腫痛由火

鼻腫者,乃肺經火盛也,宜用甘桔湯則效。今用皂角 末吹入,打清嚏數十即愈。蓋鼻因氣壅,今打嚏則壅 塞之氣盡開散,故不必清肺,而鼻腫自消也。

鼻大

有人鼻大如拳,疼痛欲死。此乃肺經之火熱壅於鼻 而不得泄,法當清其肺中之邪,去其鼻間之火可也。 方用黃芩、麥冬花粉甘草各三錢桔梗、天冬各五錢 紫菀二錢百部、蘇葉各一錢水煎服,四劑自消。此方 全在群入肺經,以去其火邪,又何壅腫之不消耶。此 奇病,而以常法治之者也。

孔生紅線

鼻中生紅線一條,長尺許,少動之則痛欲死,人以為 飲酒之病也,而余以為不然,亦祟也。方用硼砂、冰片 各一分,研為末,以人乳調之,輕輕點在紅線中間,忽 然如覺有人將病人打一拳一般,頃刻即消,奇絕之 方也。蓋硼砂亦是殺祟之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