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屬足太陰脾經。

《素問》曰:「脾熱病者,鼻先赤。」

俠鼻孔兩旁五分,名「迎香穴。」屬手足陽明,大腸胃經 之會。

直兩目瞳子,名「巨髎穴,屬足陽明胃經,陰蹻脈之會。 耳鳴,口不知穀味,氣不快,四肢困倦,行步不正,髮脫 落,食不下,膝冷,陰汗帶下,喉中介介不得臥,口舌嗌 乾太息,頭不可回顧,項筋緊急,脊強痛,頭旋眼黑,頭 痛,呵欠嚏噴,溫衛補血湯、人參湯、辛夷散、增損通聖 散、辛夷湯、醍醐散、通關散、防風湯、排風散、蓽澄茄丸」, 皆治鼻塞之劑,宜審表裡寒熱而用之。

鼻齆

鼻塞,久而成齆。蓋由肺氣注於鼻,上榮頭面。若上焦 壅滯,風寒客於頭腦,則氣不通,冷氣停滯,搏於津液, 膿涕結聚,則鼻不聞香臭,遂成齆也。內服芎藭散、山 茱萸丸,外用赤龍散、通頂散、雄黃散、黃白散、通草散。 孫一奎曰:大腸,肺之腑也。胃,五臟之所受氣者也。《經》 曰:「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鼻主無形者,《經》曰:「清氣 通於天。」又曰:「鼻主天氣。」設腸胃無痰火積熱,則平常 上升之氣,皆清氣也。縱火熱主令之歲,何嘗病耶?若 腸胃素有痰火積熱,則其平常上升之氣,皆蘊而為 濁矣。金職司降,喜清而惡濁。今受濁氣熏蒸,凝聚既 久,壅遏鬱結而為涎涕。至於痔、珠、瘜肉之類,皆由積 久燥火內燔,風寒外束,隧道壅遏,氣血升降。被其妨 礙。澆培彌厚。猶積土而成阜也。即非火熱主令之歲。 有不病者乎。治者無拘於運氣之說可也。

細莘散、《本事》通草丸、《三因》辛夷散、《千金》細莘膏、川椒 散、塞鼻柱膏,皆溫熱之劑。真是腦冷者,乃可用。「白芷 丸」,有外感者,乃可服。

淵鼽諸證治法

泣。涕者,腦也,故腦滲為涕,故得之氣厥也。王太僕註 云:「腦液下滲,則為濁涕,涕下不止,如彼水泉,故曰鼻 淵也。」額謂鼻頞也。足太陽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 上人絡腦。足陽明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 今腦熱則足太陽逆,與陽明之脈俱盛,薄於頞中,故 鼻頞酸痛也。熱盛則陽絡溢,陽絡溢則衄出血汁也。 血出甚。陽明太陽脈衰。不能榮養於目。故目瞑。厥者 氣逆也。皆由氣逆而得之。宜服防風湯。

亦有痰氣者,宜「南星飲。」

頭風鼻涕下如白帶,宜「辛夷丸。」

久患鼻膿極臭者,以冷水調百草霜末服。

肺虛而壅,鼻生瘜肉,不聞香臭,羊肺散。

鼻疳蝕,「椿根湯、烏香散,藍靛傅令遍,日十度,夜四度, 立瘥。」

鼻乾無涕,犀角散、桑根白皮散、吹鼻散。

鼻痛,氣道壅塞故也。內服「人參順氣散,外傅白芷散。」 風冷搏於肺臟,上攻於鼻,則令鼻痛,沒藥散。

肺受風,面色枯白,頰時赤,皮膚乾燥,鼻塞乾痛,此為 虛風,白蘚皮湯。

鼻塞、眼昏疼痛腦悶。壺盧酒。

《陳實功外科正宗》

酒齇

齇鼻屬脾,由血熱鬱滯不散,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 宜真君妙貼散,加白附子敷之,內服枇杷葉丸、黃芩 清肺飲。

鼻痔

鼻痔者,由肺氣不清,風濕鬱滯而成。鼻內瘜肉結如 榴子,漸大下垂,閉塞孔竅,使氣不得宣通。內服「辛夷 清肺飲,外以硇砂散」,逐日點之,漸化為水乃愈。兼節 飲食,斷厚味,戒急暴,省嗜慾,愈後庶不再發。

腦漏

一名「鼻淵。」總因風寒凝入腦戶,與太陽濕熱交蒸乃 成。其患鼻流濁涕,或流黃水,點點滴滴,長濕無乾,久 則頭眩,虛運不止。治以「藿香湯」主之,天麻餅子調之, 亦可漸愈。如日久虛眩不已,內服補中益氣湯、六味 地黃丸,相間服之,以滋化原始愈。

吳崐醫方考===
《鼻病方論》
===

鼻居五官之中,疾非美觀也。《記》曰:「盡飾之道,斯其行 者遠矣」,故考五方以治鼻。

鼻流濁涕不止者,名曰「鼻淵。」乃風熱在腦,傷其腦氣, 腦氣不固,而液自滲泄也。蒼耳散四味,皆辛涼之品, 辛可以驅風,涼可以散熱。其氣輕清,可使透於巔頂, 巔頂氣清,則腦液自固,鼻淵可得而愈矣。

「鼻生瘜肉,氣息不通,香臭莫辨者,辛夷散主之。夫鼻 者氣之竅,氣清則鼻清,氣熱則鼻塞,熱盛則塞甚,此 瘜肉之所以生也。故治之宜清其氣。」是方也,辛夷、細 莘、川芎、防風、藁本、升麻、白芷,皆輕清辛香之品也。可 以清氣,可以去熱,可以疏邪,可以利竅。乃木通之性, 可使通中;甘草之緩,可使瀉熱。

鼻中瘜肉,用鍼微刺,令患人含水一口,後以瓜蔕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