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1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口臭雖由胃火。而亦有非火之異。蓋胃火之臭。其氣 濁穢。亦必兼口熱口乾。及別有陽明火證者是也。若 無火脈火證而臭如腐或如「酸。」及胃口吞酸。飲 食噯滯等證。亦猶陰濕留垢之臭。自與熱臭者不同。 是必思慮不遂。及脾弱不能化食者多有之。此則一 為陽證。宜清胃火。一為陰證。宜調補心脾。不得謂「臭 必皆熱。」以致生他病也。

有熱無熱

口舌之病,有瘡者,有臭者,有乾有渴者,有為苦酸諸 味不同者。在方書多以口病為熱證,然亦有似熱非 熱,及勞傷無火等證,是不可盡歸於熱也。

口瘡

口舌生瘡,固多由上焦之熱,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勞 倦過度,脈虛而中氣不足者,又非寒涼可治,故雖久 用清涼,終不見效。」此當察其所由,或補心脾,或滋腎 水,或以理中湯,或以蜜附子之類,反而治之,方可全 愈。此寒熱之當辨也。

治法

口瘡口苦。「凡三焦內熱等證。宜甘露飲、徙薪飲主之。 火之甚者。宜涼膈散、元參散主之。」

若胃火甚者,宜竹葉石膏湯、三黃丸之類主之。 若心火、肝火之屬,宜瀉心湯、龍膽瀉肝湯之類主之。 酒濕熱口糜,宜導赤散、大分清飲、五苓散之類主之。 勞傷心脾兼火者,宜二陰煎、清心蓮子飲之類主之。 若思慮謀為不遂,肝膽虛而口苦者,宜七福飲、理陰 煎,或五君子煎之類主之。兼火者,以黃芩、龍膽草之 類隨宜佐之。

凡口瘡六脈虛弱,或久用寒涼不效者,必係無根虛 火,宜理陰煎、理中湯之類反治之,或用官桂噙嚥亦 可。

外治口瘡敷藥,陰陽散、綠雲散、細莘黃蘗散、白蠶黃 蘗散,皆可選用。或臨臥時以川黃蘗含口過宿亦妙。 若口舌生瘡糜爛者,宜冰玉散主之。疳爛者,冰白散。 口臭由於胃火者,宜清胃飲、升麻黃連丸,或竹葉石 膏湯加香薷主之。或《千金》口臭方,皆可內清其火。此 外如丁香丸、《聖惠》口齒方、福建香茶餅之類,亦可暫 解其穢。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口瘡

「口舌生瘡,乃心火鬱熱而然。」用黃連三錢,菖蒲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愈,神方也。此方不奇在黃連,而奇在 菖蒲。菖蒲引心經之藥,黃連雖亦入心經,然未免肝 脾亦入,未若菖蒲之單入心也。況不雜之以各經之 品,孤軍深入,又何疑哉,此所以奏功如響也。倘不知 用藥神機,輕混之以肝脾之藥,雖亦奏功,終不能捷 如桴鼓。此治熱之又一法也。

如人口舌生瘡,法當用輕清之品,少少散之,無不立 效,如小柴胡湯之方是也。然而小柴胡湯,世人不知 輕重之法,予再酌定之,可永為式。方用柴胡一錢,黃 芩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此小柴胡湯, 予更加人參五分,茯苓二錢,更為奇妙。蓋氣足則邪 易出,而汗易發,世人見用人參,便覺失色,匪獨醫者 不敢用,即病者亦不敢服,相沿而不可救者,滔滔皆 是,安得布告天下醫人,詳察其病源而善用之也。 口舌生瘡者,乃心經熱也,宜用黃連、黃芩之類涼散 之自愈。今不用,用黃蘗一錢,殭蠶一錢,枳殼燒灰五 分,炙甘草末五分,薄荷末五分,冰片三釐,山豆根五 分,各為末,絕細滲上,一日滲三次,第一日即少快。明 日全愈。神方也。以上皆上治之法也。

脣裂

人有火盛之極,舌如芒刺,脣口開裂,大渴呼飲,雖非 傷寒之證所得,而人患此病,即不身熱,亦去死不久 也。白虎湯亦可救。但過於太涼,恐傷胃氣,往往有熱 退而生變,仍歸於亡,故白虎湯不可輕投也。我有一 方,名曰「清涼散」,元參二兩,麥冬一兩,甘菊花、青蒿各 五錢,白芥子、生地、車前子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妙在 元參為君,以解上焦之焰;麥冬為臣,以解肺中之熱; 甘菊、青蒿為佐,以消胃中之火。尤妙車前子、白芥、生 地為使,或化痰,或涼血,盡從膀胱以下瀉其大熱之 氣。是上下之間無非清涼,而火熱自散,又不損胃,故 能扶危而不致生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