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出解也。

病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 沉緊,名曰臟結。舌上白胎滑者,難治。

《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 可攻也。

《唐孫思邈千金方》

《舌論》

凡舌者,心主小腸之候也。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 半,善用機衡,能調五味也。凡有所啖,若多食鹹,則舌 脈凝而變色;多食苦,則舌皮槁而外毛焦枯;多食辛, 則舌筋急而爪枯乾;多食酸,則舌肉肥而脣揭;多食 甘,則舌根痛而外髮落。又曰:「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 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內合五臟之氣也。若臟熱則 舌生瘡,引脣揭赤。若腑寒則舌本縮,口噤脣青。寒宜 補之,熱宜瀉之。不寒不熱,依臟腑調之。舌縮口噤脣 青,升麻煎主之。

《宋竇漢卿瘡瘍全書》

木舌

其木舌硬如穿山甲,外證憎寒壯熱,語言蹇澀,此心 經受熱也。心者舌之本,因心而病。治法以小刀點紫 黑處,煎藥內多加山梔,山梔瀉火之要品也。

重舌

其舌下生一小舌,其色鮮紅。其外證頦下浮腫,有硬 核,此心經受熱,毒氣出於舌下。先用紫雪摻上,流出 熱涎,急服甘桔湯,加薑、燈心煎服。

重齶

舌上生一瘡,其狀若楊梅,外證無寒無熱,但作事煩 心,先以甘桔湯多加山梔,後服黃連解毒湯,再吹冰 片散,不宜用刀。

生瘡

舌生瘡如黃粟,外證怯寒口張。先用蚌水或田螺水, 或苦茶繳淨,然後搽藥;次服鼠黏子解毒湯加山梔、 黃連;口臭,冰片吹藥,內加人中白、枯礬、銅青、黃連末。

蓮花舌

舌下生三小舌,其類如蓮花狀。但舌乃心之苗,心火 上炎,或思慮太過,或火氣所傷,或酒後當風取涼,以 致風痰相搏而成此證。急用清涼解毒湯加減服之, 再吹冰片散。如腫不散,次用小刀鍼出紫血為妙。

《金成無己明理論》

胎色

舌者心之官,法應南方火,本紅而澤。傷寒三四日已 後,舌上有膜,白滑如胎,甚者或燥或澀,或黃或黑,是 數者,熱氣淺深之謂也。邪氣在表者,舌上則無胎,及 邪氣傳裡,津液結搏,則舌上生胎也。寒邪初傳,未全 成熱,或在半表,或在半裡,或邪氣客於胸中者,皆舌 上胎白而滑也。《經》曰:「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 有寒,邪初傳入裡者也。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 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是邪氣在半表半裡 者也。陽明病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 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是邪客於胸中者也。《臟 結》宜若可下,舌上胎滑者,則云「不可攻也」,是邪未全 成熱,猶帶表寒故也。及其邪傳為熱,則舌之胎不滑 而澀也。經曰:「傷寒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 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 加人參湯主之。」是熱耗津液,而滑者已乾也。若熱聚 於胃,則舌為之黃,是熱已深也。《金匱要略》曰:「舌黃未 下者,下之黃自去。若舌上色黑者,又為熱之極也。」《黃 帝鍼經》曰:「熱病口乾舌黑者死。」以心為君主之官,開 竅於舌。黑為腎色,見於心部。心者火,腎者水,邪熱已 極,鬼賊相刑,故知必死。觀其口舌,亦可見其逆順矣。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舌說

熱結於舌下,復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脹。」熱結於舌 中,舌為之腫,名曰「木舌脹。」木者,強而不柔和也。微者 可以鹹耎之,而大者以辛散之。昔嘗治一婦人木舌 脹,其舌滿口,諸藥不愈。余以䤵鍼小而銳者砭之,五 七度腫減,三日方平,計所出血,幾至盈斗。

《李杲十書》

生刺

舌燥澀如楊梅刺者,生薑切厚片,蘸蜜於舌上揩之, 其刺立消,神效。

《朱震亨心法》

腫脹

「木舌」者,舌腫硬不和軟也。百草霜、芒硝、滑石為末,酒 調敷之。

諸般舌腫脹,取「龍腦破毒散」半錢,以指蘸藥擦舌上 下,嚥津下。

生瘡

舌上生瘡,皆上焦熱壅所致,宜如聖湯或甘桔湯加 黃芩一錢,仍用柳花散摻之,或用白荷花瓣貼之。

《危亦林得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