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口舌主五味

「心氣通於舌,能知五味;脾氣通於口,脾和故亦能知五穀之味。」 舌為心之官,主嘗五味,以布五臟焉。心之本脈,繫於 舌根;脾之絡脈,繫於舌旁;肝脈循陰器,絡於舌本。腎 之津液,出於舌端,分布五臟,心實主之。《三經》為四氣 所中,則舌卷不能言,七情氣鬱,則舌腫不能語。至如 心熱則舌破生瘡,肝壅則出血如湧,脾閉則白胎如 雪。此舌之為病也。

失欠脫頷

輔車開不可合南星為末,薑汁調敷,以帛縳合二宿 而愈,去風也。

因欠《輔車》蹉。不得張口。一人以兩手牽其頤。以漸推 之。則復入矣。當疾出其指。恐咬傷。

舌爛

舌本爛,熱不止者逆。

《明戴思恭證治要訣》

證治

曾有舌上病瘡久。成穴累服涼劑不效。後來有教 服黑錫丹。遂得漸愈。此亦下虛故上盛也。

外有舌暴腫脹,名曰「重舌。」一味真蒲黃末摻之。 又有舌無故常自痹者,不可作風治。由心血不足,理 中湯加熟附子半錢,當歸錢半。

《李梴醫學入門》

舌屬五臟

心之本脈,繫於舌根。脾之絡脈,繫於舌兩旁。肝脈循 陰器絡於舌本。腎之津液,出於舌端,分布五臟,心實 主之。故曰「諸經皆會於口。」

短強

卒中風則舌短而強,舌卷不言者死。大概風用小續 命湯,寒用理中湯,熱用甘桔湯,加防風、枳殼、黃芩。風 寒濕舌強者,用白礬、肉桂末等分安舌下,或正舌藥。 痰熱舌強,壅腫或短,甘露飲。

腫長

內因七情氣鬱,腫滿不得息者,金沸草散。久不愈者, 黑參丸,外用古霜鹽散。因怒者,銹鐵粉塗之。

舌腫滿口,氣不得吐,名「木舌。」用陳茶、陳白梅,入巴豆 七枚,同搗膏,薄荷水調刷口中,得下咽片時,即下一 二行,以粥補住。如生瘡,連顋頰腫者,元參升麻湯。 舌腫滿口不能聲,飲食不通者,名「重舌。」用蒲黃頻刷 舌上自退。如不能嚥藥,即以黃連濃煎,時時呷之,以 瀉心火。

舌腫如豬胞者,以鍼刺舌下兩旁大脈,血出即消。切 勿刺中脈,令血不止。誤刺,以火燒銅筯烙之,血再不 止者死。或酢調鍋煤敷舌上下,脫去再敷,須臾自消。 不食者亦死。

《舌腫》舌下有蟲。如螻蛄臥蠶頭。小白有尾。可燒鐵烙。 烙舌頭上。即消。

舌長過寸者,單冰片末敷之。

破裂

心熱生瘡破裂,單黃連湯。脾熱兼舌胎乾澀如雪,薄 荷蜜冰蘗丸。心脾熱,「升麻葛根湯,加薄荷、黃芩、桔梗。」

胎色

舌為心苗,腎主津液,無病則舌紅而潤。偶見紅心點 者,將欲發黃。如丹田。邪熱則心苗枯槁,生胎如白胎 然,是以邪在表則無胎,邪初傳裡,則胎白而滑。胃寒 熱懊憹者,梔豉湯吐之。陽明病,脅硬不大便而嘔,舌 胎白者,亦不可攻,小柴胡和之。如惡寒欲嘔痰者,小 柴胡加乾薑。白胎滑而下利者,為臟結,不治。

「熱漸入深,則胎白而澀;熱深入胃,則胎黃,或肥光,或 尖白根黃者,表多裡少也,俱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手足腋下汗出,讝語便閉,胎紫帶黑,或生芒刺,蟲碎 爆裂者,承氣湯下之。但舌黑亦有數種,有四邊紅而 中灰黑成路者,失下也;有黑圈者,過經未解也;有黑 尖者,虛煩也;有舌見黃而中有黑至尖,或亂黑點者, 熱毒深也。有弦紅心黑,或白胎中見黑點者,表未解 也。有根黑尖黃,脈滑者,可下,脈浮者可汗。有尖黑而 有亂紋,脈滑實者,急下之。脈數無力者,必發渴而死。 凡舌黑不論多少,俱係危證。惟冷而滑,如淡黑然者, 乃無根虛火,可以化痰降火藥治之。

陰證胎白,腹痛自利者,理中湯。中濕濕痹,舌上如胎, 非真胎也。丹田有熱,胃中有寒,五苓散。

外感風寒傳經者,則舌胎自白而黃,而黑者死。

《樓英醫學綱目》

舌屬心脾

舌屬心脾。《經》云:「心主舌。」又云:「在臟為心,在竅為舌。」又 云:「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是舌屬心也。又 云:「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 舌,本屬脾也。

重舌

舌根下生形如舌而小者,曰「重舌」;其著頰裡及上齶 者,曰「重齶」;其著齒齦上者,曰「重齦。」皆刺之,去血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