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喉痹大概多是痰熱,重者用桐油探吐。

咽喉生瘡痛,是虛熱。血虛,多屬虛火,游行無制,客於 咽喉也。用人參、荊芥、蜜炙黃蘗。

虛火用人參、竹瀝,血虛四物加竹瀝。

「實熱者,黃連、荊芥、薄荷、硝,蜜薑汁調,噙化。」或用倒滴 刺根淨洗,入些少好酒同研,滴入喉中,痛立止。 喉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上必用元參。

咽喉痛,硼砂或和膽礬、白殭蠶、白梅肉和含,又必用 荊芥、元參。

纏喉風

纏喉風屬痰熱,戴思恭謂「其咽喉裏外皆腫者」是也。 纏喉風喉閉之證,皆由膈間素有痰涎,或因酒色七 情不節而作,火動痰上,壅塞咽喉,所以內外腫痛,水 漿不入,可謂危且急矣。

纏喉風之證,先兩日胸膈氣緊,出氣短促,忽然咽喉 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頃刻不治。

《危亦林得效方》

乳蛾

單蛾風者,其形圓如小筯頭大,生於咽喉關上,或左 或右關下,難治。雙蛾風者,有兩枚,在喉關兩邊,亦圓 如小筯頭大,關下難治。

纏喉風

纏喉風自耳邊過順下赤兔者是也。大概內外皆腫 者。為纏喉風。

凡咽喉閉,毒氣歸心,胸前腫滿,氣煩促,下部洞泄不 止者死。

懸癰

懸癰,謂之帝鍾。懸癰腫而垂下,有長數寸者,謂之「帝 鍾風。」宜用鹽礬散,不可鍼破,鍼則殺人。

《明虞摶醫學正傳》

《總論》

《內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注謂:一陰即厥陰, 肝與包絡是也;一陽即少陽,膽與三焦是也。四經皆 有相火存焉。叔和曰:「膽與三焦尋火治,肝和包絡都 無異。」東垣曰:「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蓋元氣 一虛,則相火隨起,而喉痹等病暴作矣。夫喉之為會 厭者,經謂之吸門是也,以其司呼吸升降,為人身緊 關之橐籥門戶也。若夫卒然腫痛,水漿不入,言語不 通,死在須臾,誠可驚駭。其會厭之兩旁腫者,俗謂之 雙乳蛾,易治;會厭之一邊腫者,俗謂之單乳蛾,難治。 古方通謂之喉痹,皆相火之所衝逆耳。《經》曰:「一水不 能勝二火,又二水不能勝五火。」甚言其真水之易虧, 而相火之易動也。如大怒則火起於「肝,房勞則火起 於腎,飲食失節則火起於脾胃」之類。是故知火者痰 之本,痰者火之標。火性急速,故病發則暴悍。治之之 法,必先大湧其痰,或以金鍼刺其腫處,此急則治標 之法也。用藥必須以《內經》從治之法,而以桔梗、甘草、 元參、升麻、防風、羌活、荊芥、人參、白朮、茯苓之類,少加 乾薑、附子等藥為嚮「導,徐徐頻與,不可頓服,此為治 之大法也。切不可驟服寒涼之藥,非徒無益,而且促 其死耳。俗人未諳此理,而峻用黃芩、黃連、梔子、黃蘗 之類而正治之。又甚者,雜進以大苦寒等劑,頻與頓 服,但覺腫勢稍退,語言略通,而醫者病者皆為獲效 而喜。」殊不知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其毒氣乘虛而入 腹中,漸而至於發喘不休,不可治矣。良可歎哉。外有 天行一種,名曰「大頭病」,俗呼為「揑頭瘟。」其證甚為凶 惡。染此證者十死八九。宜推運氣治之,治法亦不甚 相遠也。《東垣普濟》消毒飲子甚妙。實為百中之劑。學 者再宜詳究而擴充之。務活人於斯世也。幸甚。

《戴思恭證治要訣》

腫痛

咽痛宜甘桔湯。熱毒上攻,或有瘡,或無瘡,服甘桔湯 不效者,宜甘桔湯中加荊芥一錢半,名如聖湯。或如 聖湯中更加連𧄍一分,防風半分,或甘露飲,仍用碧 雲散旋旋煎點,間用鹽水吞養正丹,兼以薄荷兼雞 蘇丸含化。

有咽疼,服冷劑反甚者,宜用薑汁。

有內熱,熱形於上焦,以致咽疼,宜用黃蘗皮、黃連、大 黃研末,水調塗在足心與患處。此出於《葉氏方書》。 熱壅咽痛,或嗽中帶血者,宜金沸草散,佐以辰砂化 痰丸。咽喉痛,用諸冷藥不效者,宜枳南湯。

喉痹作痛,腫滿不能言,咽中生物,名喉風,宜甘桔湯。 若熱壅上焦,咽喉疼痛,而吞嚥乾物,不若常時之潤, 睡覺口舌全無津液者,如聖湯加人參半錢,元參七 分,或佐以碧雲散、雞蘇丸。有上證兼心頭煩躁,辰砂 五苓散。凡上壅,竝宜縮砂殼燒灰存性,研末,水調服 之。

《樓英醫學綱目》

痹痛生瘡諸證

《凡經》云:「喉痹」者,謂喉中呼吸不通,言語不出,而天氣 閉塞也。云「咽痛」云「嗌痛」者,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