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利者,腹為之滿,故當吐之可也。凡為醫者,要識邪氣 所起所在,審其所起,知邪「氣之由來;觀其所在,知邪 氣之虛實。發汗吐、下之不差,溫補針艾之適當,則《十 全》之功自可得也。」

傷寒少腹滿者,何以明之?少腹滿者,臍下滿是也。少 腹者,下焦所治。《難經》曰:「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 清濁,其治在臍下。」邪氣自上而下,至於下焦,結而不 利,故少腹滿也。胸中滿,心下滿,皆氣爾,俱無物也。及 腹滿者,又有燥屎為之者。至於少腹滿者,非止氣也, 必有物聚於此而為之滿爾。所以然者,身半以上,同 天之陽,清陽歸之;身半以下,同地之陰,濁陰歸之。清 者在上,而濁者在下。《內經》謂「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 竅。」當出不出,積而為滿。是在上而滿者,氣也;在下而 滿者,物也。所謂物者,溺與血爾。邪氣聚於下焦,則津 液不得通,血氣不得行,或溺或血,留滯於下,是生脹 滿而鞕痛也。若從心下至少腹,皆鞕滿而通者,是邪 實也,須大陷胸湯下之。若但少腹鞕滿而痛,小便利 者,則是蓄血之證;小便不利者,則是溺澀之證。《經》曰: 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又曰:少腹 鞕滿,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 血證諦也。其小便利而少腹滿者,為太陽隨經,瘀血 在裡,太陽自入腑者也。《經》曰:「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 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當 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桃仁承氣 湯主之。是少腹鞕滿,為物聚於下可知矣。滲之利之, 參酌隨宜,可為上工。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滿悶

夫上喘中滿,酢心腹脹,時時作聲,否氣上下,不能宣 暢,叔和云:「氣壅三焦不得昌」是也。可用獨聖散吐之。 吐訖,次以導水、禹功輕瀉三五行。不愈,更以利膈丸 瀉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滯,後服平胃散、五苓散、益 元散、桂苓甘露散、三和散,分陰陽利水道之藥則愈。 凡膏粱之人,起居閒逸,奉養太過,酒食所傷,以致中 「脘留飲。惡悶痞膈酢心。可服木香導飲丸」治之。若田 野《蕘》之人食疏衣薄作勞役,苦酒食所傷,心腹滿 悶酢心,時時吐酸水,可用進食丸,以其勝毒也。病甚 者,每日瀉三五次。

《李杲十書》

痞滿

痞者,心下滿而不痛是也。太陰濕土主壅塞,乃土來 心下而為痞也。傷寒下之早,亦為痞,乃寒傷榮血,心 主血,邪入於本,故為心下痞。仲景瀉心湯數方,皆用 黃連瀉心下其土邪,其效如響應桴。

酒積雜病,下之太過,亦能作痞。蓋胸中之氣,因虛而 下陷於心之分野,故致心下痞。宜行胃氣,以血藥兼 之。若全用氣藥導之,則氣愈下降,必變為中滿鼓脹 矣。

痞有虛實之殊,實痞大便閉,厚朴枳實湯主之;虛痞 大便利,芍藥陳皮湯主之。

腹痛

腹痛有部分。「中脘痛,太陰也,理中湯、加味小建中湯、 草豆蔻丸之類主之。」「臍腹痛,少陰也。四逆湯、薑附湯, 或五積散加吳茱茰主之。小腹痛,厥陰也,當歸四逆 湯加吳茱萸主之。」

雜證腹痛,四物苦練湯、酒煑當歸丸、增損當歸丸之 類,或芍藥甘草湯主之。脈弦傷氣,加黃芩。脈洪傷金, 加芍藥;脈緩傷水,加桂枝、生薑。脈濇傷血,加當歸;脈 遲傷火,加乾薑。腹不滿者,加棗。若滿者,不加脾虛滿 者,黃芪湯、芍藥去濕。

《朱震亨心法》

痞者,有食積兼濕,心下痞。須用枳實、炒黃連。

如稟受充實,面蒼骨露,氣實之人,而心下痞者,宜枳 實、黃連、青皮、陳皮、枳殼。

如稟受素弱,轉運不調,飲食不化而心下痞者,宜白 朮、山樝、神麯、麥芽、陳皮。 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實痰,宜蒼朮、半夏、砂仁、茯苓、 滑石。

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鬱熱在中焦,宜枳實、黃連、葛 根、升麻。

如食後感寒,飲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吳茱 茰、砂仁。 痞挾血成窠囊,用桃仁、紅花、香附、大黃之類。

痞者,與《否》同,不通泰也。由陰伏陽蓄,氣與血不運而 成。處心下,位中央,䐜滿痞塞者,皆土之病,而與脹滿 有輕重之分。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者,是 痞也。

有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

有飲食痰積,不能施化為痞者。

有濕熱太甚為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