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諸腹痛連於脅膈,手足冷,脈來伏匿者,宜鹽湯探吐 法。蓋腹痛連於脅膈,多是飲食痰飲,填塞至陰,抑遏 肝膽之氣。肝者將軍之官,膽者,少陽。上升之令,抑之 不得敷暢,兩實相搏,令人自痛,所以痛連脅膈者,少 陽之經,行於兩脅,厥陰肝脈貫於膈也;手足冷者,少 陽之氣不敷也。脈來伏者為痛甚,陽氣閉藏之象也。 《經》曰:木鬱則達之。故用吐法,鹹能軟堅,故用燒鹽。 客寒犯胃,胃脘當心而痛,脈來沉遲者,扶陽助胃湯 主之。蓋客寒犯「胃,多是飲食寒冷,或因食後呼吸冷 氣所致,脈來沉者為裡,遲者為寒。」是方也,附子、乾薑、 官桂、吳茱萸、草豆蔻、益智仁,辛熱之品也,用之所以 扶陽,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用人參、白朮、甘草甘溫 之品以助胃。用芍藥者,取其味酸,能瀉土中之木;用 陳皮者,取其辛香,能利腹中之氣。

七氣相干,陰陽不得升降,攻衝作痛者,三因七氣湯 主之。夫三因者,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也。七氣者,寒、熱、 怒、恚、喜、憂、愁也。以三因而鬱,七氣升降有妨,則攻衝 而痛。是方也,紫蘇之辛芳,可使散七氣;厚朴之苦溫, 可使下七氣;半夏之辛溫,茯苓之淡滲,可使平水穀 相干之七氣。

「腹中寒熱不調而大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夫寒 熱不調而大痛者,先食熱物,後食寒物,二者不調而 令大痛。是方也,桂枝能散真寒,大黃能瀉實熱,芍藥 能健脾而和肝,甘草能調中而益氣,生薑可使益胃, 大棗可使和脾。 婦人氣血攻刺疼痛,連於脅膈者,延胡酒主之。蓋延 胡索味苦辛,苦能降氣,辛能散血,淬之以酒,則能達 乎經脈矣。

脅膈常時疼痛,得熱則減,得寒則增者,韭汁酒主之。 蓋此證死血也,故用韭汁消瘀,清酒行滯。

「痰涎蓄積,胃脘胸腹作痛者,小胃丹主之。」夫小,消也。 小胃者,消去胃中之痰物也。甘遂、芫花、大戟,能下十 二經之濕痰,大黃佐之下行,黃蘗制其辛烈。是方也, 大毒之劑,攻殺擊刺之兵也。善用則治,弗善用之則 亂。故醫者,人之司命,實實虛虛,弗可弗察也。 腹中乾痛有時者,蟲痛也,雄檳丸主之。夫乾痛者,不 吐不瀉,而但痛也。有時者,淡食而饑則痛,厚味而飽 則否也。《浮粟經》曰:「腹疾乾痛有時當為蟲。」此之謂也。 是方也,雄黃、白礬、檳榔,皆殺蟲之良劑,故主之。蟲盛 者,以吐下驅蟲之劑加之,視人虛實可耳。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比類金匱胸腹寒痛十七則》

寒痛多見於身之前,以身之背為陽,身之前為陰也; 而身之前又多見於腹,以胸為陰之陽,腹為陰之陰 也。仲景論心胸之痛屬寒證者十之二三,論腰腹之 痛屬寒證者十之七八,亦可煥然明矣。因茲舉《內經》 《金匱》之奧,相與繹之。

《經》曰:「真心痛者,寒邪傷其君也。」手足青至節,甚則旦 發夕死,夕發旦死。夫心為神明之臟,重重包裹,百骸 衛護,千邪萬惡莫之敢干,必自撤其藩,神明不守,寒 邪乃得傷犯。其用勝寒峻猛之劑,僭逼在所不免。昌 嘗思之,必大劑甘草、人參中少加薑、附、豆蔻以溫之, 俾邪去而藥亦不存,乃足貴耳。若無大力者監之,其 「敢以暴易暴乎?」

《鍼經》云:「足太陰之脈,其支者,復從胃別上注心中。是 動則病舌根脹,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心中急痛。」 此以脾痛四迄之邪,連及於心,其勢分而差緩,不若 真心痛之卒死矣。即太陰推之,足少陰、厥陰客邪皆 可犯心,惟陽虛陰厥,斯舟中皆敵國矣。

厥心痛,乃中寒發厥而心痛,寒逆心包,去真心痛一 間耳。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溺清利不渴,氣微力 弱,亦主旦發夕死,急以朮附湯溫之。

諸經心痛,心與背相引,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宜亟溫 其經。諸腑心痛,難以俛仰,小腹上衝,卒不知人,嘔吐 泄瀉,其勢甚銳,宜急溫其腑。至臟邪乘心而痛,不可 救藥者多,宜急溫其心包,并主邪別脈,經絡臟腑,淺 深歷然,乃可圖功。

心痛者,脈必伏,以心主脈,不勝其痛,脈自伏也。不可 因其脈伏神亂,駭為心虛,而用地黃、白朮補之。蓋邪 得溫藥則散,加泥藥即不散,不可不慎之也。溫散之 後,可陰陽平補之。

《金匱》論胸痹心痛之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以 太過之陰,乘不及之陽,即胸痹心痛。然總因陽虛,故 陰得乘之,陽本親上,陽虛知邪中上焦,設陰脈不弦, 則陽雖虛而陰不上干,惟陰脈弦,故邪氣厥逆而上, 此與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同一病源也。胸痹有微甚 不同,微者但通其上焦不足之陽,甚者少驅其下焦 厥逆之陰,通胸中之陽。以薤白、白酒,或䒷蔞、半夏、桂 枝、枳實、厚朴、乾薑、白朮、人參、甘草、茯苓、杏仁、橘皮擇 用,對病三四味,即成一方,不但苦寒不入,即清涼盡 屏。蓋以陽通陽,陰分之藥,所以不得預也。甚者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