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內經》腸鳴有五:一曰脾虛。經云:脾虛則腹滿腸鳴,飱 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是也。

二曰中氣不足。《經》云:「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補足外 踝下留之五分,申脈穴也。

三曰邪在大腸。《經》云:「腸中雷鳴,氣上衝胸,邪在大腸, 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里是也。」

四曰土鬱。《經》云:「土鬱之發,腸鳴而為數後」是也。 五曰熱勝。《經》云:「少陰在泉,熱淫所勝,病腹中腸鳴,氣 上衝胸,治以鹹寒」是也。

膻中疽

或問:「心窩上兩乳間生疽何如?」曰:「此膻中發疽也。蓋 膻中為氣之海,氣所居焉,能分布陰陽,若臟腑陰陽 不和,七情不平,則發此證,宜活命飲加紫蘇、薄荷葉 汗之,奪命丹、勝金丹、紫金丹選用,稍遲則潰爛,惡證 多者,難治。」

脾發疽

或問「心窩下旁生疽何如?」曰:「此名脾發疽,毒由多食 煎煿,醉飽入房,以致毒聚脾經而作。活命飲加桔梗、 升麻、紫金丹、勝金丹汗之。壯實者八陣散下之,老弱 者十全大補湯。稍遲則潰傷脾膜,膿如蟹沫者死。服 藥而嘔,飲食不進者死。」

或問:「人病胸前肋上堅硬如石,寒熱大作,飲食不進, 遍身疼痛,煩躁不寧,胸膈䐜脹何如?」曰:「凡在胸及胸 之側,或是肩前,下延及脅,形長如蛤,皆為馬刀瘡,屬 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手厥陰心包絡,鬱火怒 氣積痰所致。宜灸宜汗,攻補兼施則消。宜服勝金丹、 烏金散。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活命飲加柴胡,過時」 則潰爛徹骨。久而不斂者死。未潰而譫語神昏。泄利 嘔吐者。不治。

臍癰

或問:「當臍生癰何如?」曰:「此即臍癰也。由心經積熱,流 於大小腸二經所致。宜何首烏散、活命飲加升麻,及 紫金丹、三生散選用。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

按:臍為神闕穴。禁針之所。早消散之。免使見膿為上。

小腹疽

《鬼遺》云:「衝疽發小腹,疼痛而振寒熱,四日悁悁,五日 變色,可刺不刺,及導引出膿毒,不治五十餘日死。」 或問:臍下發疽何如?曰:「此即小腹癰,臍下一寸五分 為氣海,二寸為丹田,三寸為關元,皆屬任脈,由七情 不和所致。急服活命飲、紫金丹、奪命丹。壯實者,一粒 金丹、八陣散下之。老弱者,黃芪木香散、內補十宣散、 十全大補湯」選用。若潰而低陷,膿水清稀,或潰爛久 不斂者死。

或問:「有人患疽於小腹之左,數月堅塊如石,寒熱間 作,飲食減少,漸至尪羸,何如?」曰:「是名緩疽,屬足太陰 經積熱所致,由醫不得法,邪正相持耳。宜服紫金丹、 活命飲,間服十全大補湯。」

吳崐醫方考===痞。===

敘曰痞虛中之實也許學士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治痞者一補一消考方二首 表昔人之法爾

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右關脈弦者枳殼消痞丸主之 夫痞與否同不通泰也易曰天地不交而成否故肺 氣不降脾氣不運升降不通而名痞也脾為邪氣乘 之不足以勝穀故令惡食脾者卑臟役氣於四肢而 後肢體強健脾病則不能致氣於肢體故令懶倦弦 肝脈也木來乘土故令右關脈弦是方也枳實黃連 厚朴之苦可以下氣半夏麴乾生薑之辛可以行滯 人參甘草白朮茯苓之甘可以健脾麥糵善消則可 以推陳而致新矣是疾也功在慎口經曰陰之五宮 傷在五味奈何不慎乎

憂氣鬱結腹皮裡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木香化 滯湯主之此即六朝之醫所謂氣膈今人謂之氣痞 也經曰脾主行氣於三陰三陰之脈皆行腹裡今憂 氣鬱結營衛之行澀故令腹皮裡微痛心下痞滿者 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飲食者憂氣傷脾也辛香可以 化氣故用木香豆蔻生薑陳皮半夏之輩以主之升 降者交泰之道也故用柴胡之辛以升之枳實之苦 以降之營衛澀而後腹皮痛故用歸尾紅花以和營 炙甘草以和衛

腹痛。

敘曰:腹中者,中氣之所居也。一有疾痛,則壞中氣,百 骸十二官胡然受氣而榮養乎?故考名方以治腹痛。 腹痛脈遲者,二薑丸主之。夫腹痛之由有數種,今曰 「脈遲」,則知寒矣,故用乾薑、良薑之辛熱者以主之。辛 可以破滯,熱可以散寒,不滯不寒,痛斯失矣。

丁香止痛散,亦治寒氣腹痛之方也。蓋寒氣入經,澀 而稽遲,故令腹痛。《經》曰:「得炅則痛立止。」炅,熱也。故用 丁香、茴香、良薑之辛熱者以主之,而復佐以甘草者, 和中氣於痛損之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