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蓋腎氣自腰挾脊上項至曹溪穴,然後入泥丸宮。曹 溪穴非精於搬運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 椒以引歸經,則安矣。氣上逆,椒下達,故服之即愈。 《儒門事親》曰:「戴人在西華,寄於夏官人宅」,忽項上病 一瘡,狀如白頭瘡,腫根紅硬,以其微小,不慮也。忽遇 一故人見邀,飲以羊膏酒,雞、魚、鹽、蒜皆在焉。戴人以 其故舊,不能辭,又忘其禁忌,是夜,瘡疼痛不可忍,項 腫及頭,口發狂言,目見鬼神。夏君甚懼,欲報其家。戴 人笑曰:「請無慮,來日當平。」乃以酒調《通經散》六七錢, 下《舟車丸》百餘粒,次以熱麪羹投之。上涌下泄。一時 齊作。合去半盆。明日日中瘡腫已平。一二日腫消而 愈。夏君見大奇之。

一婦人病瘰𤻤,延及胸臆,皆成大瘡相連,無好皮肉, 求戴人療之。戴人曰:「火淫所勝。」治以鹹寒。命以滄鹽 吐之,一吐而著痂。次用涼膈散、解毒湯等劑,皮肉乃 復如初。

《丹溪心法》曰:「一男子項強不能回顧,動則微痛,其脈 弦而數實,右手為甚,作痰客太陽經治之,用二陳湯 加酒洗黃芩、羌活、紅花,服後二日愈。」

《薛己醫案》曰:「儒者楊澤之,性躁嗜色,缺盆結一核,此 肝火血燥筋攣,法當滋腎水,生肝血。」不信,乃內服降 火化痰之藥,外敷南星、商陸,轉大如椀。余用補中益 氣及六味地黃,間以蘆薈丸,年餘元氣復而腫消。 一男子素善怒,左項微腫,漸大如升,用清痰理氣,大 熱作渴,小便頻濁。余謂腎水虧損,用六味地黃補中 益氣而愈。亦有胸脅等處。大如升斗,或破而如菌如 榴。不問大小。俱治以前法。

舉人江節夫,頸臂脅肋各結一核,恪服祛痰降火軟 堅之劑益甚。余曰:「此肝膽經血少而火燥也。」彼執前 藥,至明年六月,各核皆潰,脈浮大而濇。余斷以秋金 將旺,肝木被尅,必不起。後果然。 閣老楊石齋子,年十七,患𤻤,發熱作渴,日晡頰赤,左 關尺脈大而浮。此肝腎陰虛,用補陰八珍湯二十餘 劑,又加參、芪二十餘劑而潰,但膿水清稀,肌肉不生, 乃以參、芪、歸、朮為主,佐以芍藥、熟地、麥冬、五味,膿水 稠而肌肉生。更服「必效散」一劑,𤻤毒去而瘡口斂。 一儒者患愈後,體瘦發熱,晝夜無定,此足三陰氣血 俱虛,用《八珍》加麥冬、五味二十餘劑,又用補中益氣 加麥冬、五味及六味丸而愈。

儒者張子容,素善怒,患瘰𤻤,久而不愈,瘡出鮮血,左 關弦洪,重按如無,此肝火動而血妄行,證屬氣血俱 虛,用補中益氣以補脾肺,六味丸以滋腎肝而愈。 一人耳下患結核五枚,經年許尚硬,面色痿黃,飲食 不甘,勞而發熱,脈數軟而濇,以益氣養榮湯六十餘 劑,元氣已復,患處已消,一核尚存。以必效散二服而 平。

一人先於耳前耳下患之,將愈,延及項側缺盆三年, 遂延胸腋。診之,肝脈弦數,以龍薈散堅二丸治之將 愈,肝脈尚數。四年後,小腹陰囊內股皆患毒,年餘不 斂,脈診如前,以清肝養血及前丸而愈。

一人因怒,耳下及缺盆患𤻤,潰延腋下,形氣頗實,瘡 口不合。治以「散腫潰堅」而愈。

「一人因勞而患,怠惰發熱,脈洪大,按之無力,宜用補 中益氣湯。彼不信,輒服攻伐之劑,吐瀉不止而死。大 抵此證原屬虛損,若不審虛實,而犯病禁經禁,鮮有 不悮。常治先以調經解鬱,更隔蒜灸之,多自消。如不 消,即以琥珀膏貼之,候有膿則針之,否則變生他證。」 設若兼痰兼陰虛等證,只宜加兼證之劑,不可干擾 餘經。或氣血已復而核不消,卻服散堅之劑,至月餘 不應,氣血亦不覺損,方進必效散,或遇「神仙無比丸」, 其毒一下,即止二藥,更服益氣養榮湯數劑,以調理。 瘡口不斂,豆豉餅、琥珀膏。若氣血俱虛,或不慎飲食 起居七情者,俱不治。然此證以氣為主,氣血壯實,不 用追蝕之劑,彼亦能自腐,但取去使易於收斂。若氣 血虛不先用補而數用追蝕之藥。適足以取敗。若發 寒熱。眼內有赤脈貫瞳人者不治。一脈者一年死。二 脈者二年死。

「一人患結核痰盛,胸膈痞悶,脾胃脈弦,此脾土虛,肝 木乘之也,當實脾土,伐肝木為主。」彼以治痰為先,乃 服苦寒化痰藥不應,又加破氣藥,病愈甚。始用六君 子湯加芎、歸,數劑,飲食少思。以補中益氣湯倍加白 朮,月餘中氣少健;又以益氣養榮湯,四月腫消,而血 氣亦復矣。夫右關脈弦,弦屬木,乃木盛尅脾土,為賊 邪也。虛而用苦寒之劑,是為虛虛。況痰之為病,其因 不一,主治之法不同。凡治痰利藥過多,則脾氣愈虛, 虛則痰愈易生。如中氣不足,必用參、朮之類為主,佐 以痰藥。

一人久患不斂,神思困倦,脈虛,予欲投以托裏,彼以 為迂,乃服散腫潰堅湯,半月餘,果發熱,飲食愈少,復 求治。予以益氣養榮湯三月,喜其謹守禁忌,故得以 收效。《齊氏》曰:「結核瘰𤻤,初覺宜內消之,如經久而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