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火既受病,不能榮養 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欬嗽;水氣絕, 故四肢乾;木氣不充,故多怒,鬢髮焦,筋骨痿。」俟五臟 傳遍,然後死矣。此一種於勞中最難治,蓋病起於五 臟之中,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 志,用藥扶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舉此為例,其餘 諸方,可按脈與證而治之。張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 切不可用青蒿等涼劑。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 涼藥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生必用方》 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若經候微少,漸漸 不通,手足骨肉煩疼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 陰虛血弱。陽生乘之。小水不能滅盛火。火逼水涸亡 津液。當養水益陰。慎毋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澤 蘭丸。

沈氏室患瘰𤻤,久而不消,自汗惡寒,此氣血俱虛也, 遂以十全大補湯,月餘而潰。然其核雖取,而瘡口不 斂,更灸以豆豉餅,仍與前藥加烏藥、香附,兩月而愈。 大抵堅而不潰,潰而不合,皆由氣不足也。嘗見患此 瘡者,瘡口雖合而不加補,往往變為瘵證,以及赤脈 貫睛,皆為死證。

一婦人因怒,耳下腫痛,以荊防敗毒散加連𧄍、黃芩, 四貼而愈。嘗治此,旬日不消者,以益氣血藥及飲遠 志酒,其腫自消。若無膿者亦自潰。不戒忿怒者,則難 治。

一婦人亦因怒,耳下焮腫,頭痛寒熱,與荊防敗毒散 加黃芩治之,表證悉退,但飲食少思,日晡發熱。《東垣》 云:「雖有虛熱,不可大攻,熱去則寒生也。」遂以小柴胡 湯加地骨皮、川芎、當歸、茯苓、白朮、陳皮,十餘貼而愈。 次年春,復堅硬不潰,來索方。予定八珍湯加香附、柴 胡、地骨皮、桔梗自製,服之至六、七劑以效。延緩仍服 人參敗毒散,勢愈甚。又服流氣飲,則盜汗發熱,口乾 少食。至秋復求治,診視氣血虛極,予辭不治,果歿。今 人有瘡瘍,不審元氣虛實,病在表裏,便服敗毒流氣 藥,殊不知敗毒散乃發表之藥,果有表證,亦止宜一 二服,多則元氣反損,其毒愈甚,雖有人參,莫補其耗。 流氣飲乃耗血之劑,果氣結膈滿,亦止宜二三服,多 則血氣愈傷,反為敗證。雖有芎歸,難以倚仗。《丹溪》云: 「此不係膏粱丹毒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也。」

一婦人患瘰𤻤不消,膿清不斂,予以八珍湯治之,少 愈。忽肩背痛,不能回顧,此膀胱經氣鬱所致,當以防 風通氣湯治之。蓋膀胱之脈,始於目內眥,上額交巔, 下耳角,復上頂至腦後,過風府,下項走肩膊,一支下 腰膂。是經氣動則脊痛項強,腰似折,此非膀胱經證 而何?彼乃云:「瘰𤻤,膽經病也,其脈主行項側,即是經」 火動而然,遂自服清肝降火之藥,反致不食痛甚,復 請予,診其脈,胃氣愈弱。先以四君子湯加陳皮、炒芍 藥、半夏、羌活、蔓荊子,四劑食進痛止。繼以防風通氣 湯,二劑而愈。

田氏婦,年踰三十,患瘰𤻤,已潰不愈,與八珍湯加柴 胡、地骨皮、夏枯草、香附、貝母五十餘貼,形氣漸轉,更 與必效散二服,瘡口遂合。惟氣血未平,再用前藥三 十餘劑而平。後田生執此散方,不問虛實,概以治人。 殊不知方中螌蝥性毒,雖能專治瘰𤻤,多服則損元 氣。若氣血實者,先用此下之,而投補劑或可愈。若虛 而用下藥。或追蝕藥。瘀肉雖去。而瘡口不合。反致難 治。

廣東陳方伯子,遠途勞倦發熱,脈大無力,耳下患腫, 此勞損證也,飲補中益氣湯,自然熱退腫消。若專攻 毒,則有虛虛之禍。彼不聽,服降火藥及必效散,果吐 瀉不食而死。夫人勞倦則損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 乘其脾土,故倦怠而熱,此元氣傷也。《丹溪》云:「宜補形 氣,調經脈,其瘡自消,不可汗下。」若不詳脈證經絡受 病之異,而輒下之,鮮不危矣。

汪中翰姪,年及二十,耳下患𤻤臖痛,左關脈數,此肝 經風熱所致。以荊防敗毒散三貼,表證悉退。再與「散 腫潰堅丸」,月愈而平復。

一婦年二十,耳下結核,經水每過期,午後頭痛,服頭 風藥愈盛。予以八珍湯加柴胡、地骨皮,二十餘劑而 愈。

楊文魁年踰三十,每勞心過度,頸腫發熱,服敗毒散 愈盛。予以補中益氣湯數劑而消。

一𤻤婦,潰後發熱煩躁作渴,脈大無力,此血虛而然 也。以當歸補血湯六劑頓退,又以聖愈湯數劑少健, 更以八珍湯加貝母、遠志三十餘劑而斂。《東垣》云:「發 熱惡熱,大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衣,其脈洪大,按 之無力,或目痛鼻乾者,非白虎湯證也,此血虛發躁, 當以當歸補血湯主之。」又有火鬱而熱者,如不能食 而熱,自汗氣短者,虛也,以甘寒之劑,瀉熱補氣。如能 食而熱,口舌乾燥,大便難者,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 以瀉火補水。

一男子頸間結核大潰,予用梔子清肝火、養肝血、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