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3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則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先以茶調散涌,而去 其七分;夜用舟車丸、濬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嗚呼!人有病口臭而終其老者,世訛以為肺系偏而 與胃相通,故臭,此妄論也。」

《薛氏醫按》曰:「余素性愛坐觀書,久則倦怠,必服補中 益氣加麥冬、五味、酒炒黑黃蘗少許,方覺精神清妥。 否則夜間少寐,足內酸熱,若再良久不寐,腿內亦然, 且兼腿內筋似有抽縮意,致兩腿左右頻移,展轉不 安,必至倦極方寐。此勞傷元氣,陰火乘虛下注。丁酉 五十一歲,齒縫中有如物塞,作脹不安,甚則口舌如」 有瘡然,日晡益甚,若睡良久,或服前藥始安。「至辛丑 時五十有五,晝間齒縫中作脹,服補中益氣一劑,夜 間得寐。至壬寅有內艱之變,日間雖服前藥,夜間齒 縫亦脹,每至午前,諸齒并肢體方得稍健,午後仍脹。」 觀此可知血氣日衰,治法不同。

大尹祝支山,因怒頭運,時或寒熱,日晡熱甚。此肝火 筋攣,氣虛頭運,用《八珍》加柴胡、山梔、牡丹皮,二十餘 劑而愈。

職坊王用之,喘嗽作渴,面赤鼻乾,余以為脾肺有熱, 用二陳加芩、連、山梔、桔梗、麥門而愈。

《尚寶》劉毅齋,怒則太陽作痛,用小柴胡加茯苓、山梔, 以清肝火,更用六味丸以生腎水,後不再發。

大司馬許函谷,在南銀台時,因勞發熱,小便自遺,或 時不利。余作肝火陰挺不能約制,午前用補中益氣 加山藥、黃蘗、知母,午後服地黃丸,月餘諸證悉退。 《寓意草》曰:「吳添官得腹痛之病,徹夜叫喊不絕,小水 全無,以茱連湯加元胡索投之始安。又因傷食,復反 病至二十餘日,肌肉瘦削,眼胞下陷,纔得略寧。適遭 家」難,證變壯熱,目紅腮腫,全似外感有餘之候。余知 其為激動真火上焚,令服六味地黃加知蘗三十餘 劑,其火始退。退後遍身瘡痍黃腫,腹中急欲得食,不 能少耐片頃,整日哭煩。余為勉慰其母曰:「旬日後腹 稍充,氣稍固,即不哭煩矣。」服二冬膏而全瘳,此極難 辯治之證,竟得相保不失,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