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3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五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八

  痰門一

  黃帝素問至真要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氣交變大論

  靈樞經論疾診尺篇

  張機金匱要略痰飲

  孫思邈千金方痰論

  朱肱活人書痰飲

  嚴用和濟生方痰飲

  劉完素六書積飲

  張從政儒門事親飲當去水溫補轉劇論 痰病 吐法

  朱震亨心法痰病

  格致餘論痰病似祟論

  平治會萃痰病吐法

  虞摶醫學正傳痰飲論

  戴思恭證治要訣停飲伏痰

  樓英醫學綱目痰飲

  王綸明醫雜著老痰

  李梴醫學入門痰分新久 百病兼痰 辨色 火熱為因 食酒為因 痰

  飲有五 虛證

  李中梓醫宗必讀痰飲

  趙獻可醫貫痰論

藝術典第二百五十八卷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八

痰門一

《黃帝素問》

《至真要大論》

太陰在泉,濕淫所勝,民病飲積心痛。

太陰在泉辰戌歲飲積心痛,寒濕上乘也。

太陰之勝,獨勝則濕氣內鬱,飲發於中,胕腫於上。 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飲發於中。

此火土相合而淫於歲半以前。獨勝者,陰濕之氣復勝於歲半以後,濕氣在中,故內鬱而迫於下焦。飲發於中,胕腫於上者,水邪之從下而中,中而上也。復者,謂受所勝之氣勝制鬱極而復發。

《五常政大論》

太陽司天,濕氣變物,水飲內稸。

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故生水濕之病。

《六元正紀大論》

太陰所至為積飲否隔。

此春病之常也。

太陰所至為稸滿。

此夏病之常也。

少陰司天之政,四之氣,民病飲發。

感濕熱之氣。故飲發。

土鬱之發,民病飲發注下。

皆感濕土之氣而發。

《氣交變大論》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甚則飲發,中滿食減。

「在地為土,在天為濕,故諸甲之歲,土運太過,雨濕流行。」飲者,脾氣不能轉輸而為痰飲水飲也。中滿食減,土虛而不能主化也。此淫太甚,則反虛其本位而自傷,故於「四季月之十八日,土氣得位之時,而反變生此病也。」

《靈樞經》

《論疾診尺篇》

《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

如枯魚之鱗者。皮膚起寒粟也。寒者。水之氣。此水邪泆飲於內。故寒色見於外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痰飲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 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 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唾引痛,謂 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 疼重,謂之溢飲;欬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其形如腫,謂 之支飲。」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水在肺,吐涎沫, 欲飲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 水在腎,心下悸。

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欬嗽則輒已。

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沉者,有 留飲。

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