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3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熱」者,君火之氣也。

《示從容論》

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為,使真臟壞 決,經脈旁絕,五臟漏泄,不衄則嘔,此二者不相類也。

脾氣不守,土壞而不能制其水矣。胃氣不清,水邪之入於胃矣。胃氣傷,故經氣不為使。真臟者,脾腎之臟真也;壞決者,土壞而水決也。胃主經脈,水入於胃,是以經脈旁絕。五臟主藏精者也。土分王於四臟,土氣不守,是以五臟之津液皆為之漏泄。水在胃則嘔,在肺則衄,此水邪直傷於胃肺。

《靈樞經》

《經脈篇》

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 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是動則病氣而及於經,從經而及於臟腑,故為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諸證。善噫者,脾氣上走心為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厥逆從上下散也。身體皆重,太陰之氣逆也。

肝足厥陰之脈,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

是主肝所生之病者,胸滿嘔逆。蓋食氣入胃,散精於肝,行氣於經。肝所生病,則肝氣厥逆,不能行散穀精,故胸滿嘔逆也。

《熱病篇》

熱病汗不出。嘔下血者死。

汗不出,嘔下血者,外熱不解,而入於陰之經也,熱甚而正氣已絕,刺之無益也。

《玉版篇》

欬嘔腹脹,且飱泄,其脈絕,是逆也。如是者,不過一時 而死矣。

欬嘔腹脹且飱泄,其脈絕,逆於肝脾之絡也。夫胃者,水穀血氣之海也,五臟之大,絡海之所以行雲氣於天下之道路也。水天之氣,上下相通,一晝一夜,遶地環轉一周。如逆而不行,則開闔已息,是以不過一周而死也。

《五味篇》

黃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何也?」少俞曰:「苦入 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 閉而不通,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 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

任谷庵曰:「炎上作苦,君主之味也,故五穀之氣,皆不能勝之。苦性下泄,故入於下脘。三焦者,少陽相火也。苦性寒,故三焦之道,皆閉塞不通。三焦不通,則入胃之水穀,不得通調布散,故變而為嘔。夫腎主骨,腎為寒水之臟,苦性寒,故走骨,同氣相感也。然苦乃火味,故入於下,而復出於上,以其性下泄而上涌也。」

《扁鵲難經》

《吐脈》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 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 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 元氣,故知不死。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其內證:「臍上有 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 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嘔吐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 之。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 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轉 側,食則吐而汗出也。

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 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 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 小半夏湯主之。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 之。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 主之。

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先湯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茯苓湯主 之。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其名曰「酒疸。」 酒黃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 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諸勞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必小柴胡湯

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先嘔卻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