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3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如此則攻補合宜,庶乎可也。故曰:「少壯新病,攻邪可 審;老衰久病,補益為先。」若夫陰虛火動,脾胃衰弱,真 陰者水也;脾胃者土也。土雖喜燥,然太熱則草木枯 槁;木雖喜潤,然太潤則草木濕爛。是以補脾滋腎之 劑,務在燥濕得宜,隨證加減焉耳。

後世治痰飲有四法,曰實脾燥濕,降火行氣。實脾燥 濕,二陳二朮,最為相宜,若陰虛則反忌之矣。降火之 法,須分虛實,實用苦寒,虛用甘寒,庶乎可也。若夫行 氣之藥,諸方漫然全無著落,謹再明之。風寒之邪,從 外入內,裹其痰飲,惟用小青龍湯,則分其邪從外出, 而痰飲從下出也。濁陰之氣,從下入上,裹其痰飲,用 茯苓厚朴湯則分其濁氣下出,而痰飲上出也。「多怒」 則肝氣上逆,而血亦隨之,氣血痰飲互結成癖,用柴 胡𪔀甲散以除之。「多憂」則脾氣內鬱,而食亦不化,氣 食痰飲亦互結成癖,用清痰丸以除之。「多慾」則腎氣 上逆,直透膜原,結壘萬千,䐜脹重墜,不可以仰,用桂 苓丸引氣下趨,痰飲始豁也。

虛寒痰飲,少壯十中間見一二,老人小兒十中常見 四五。若果脾胃虛寒,飲食不思,陰氣痞塞,嘔吐涎沫 者,宜溫其中,真陽虛者,更補其下。清上諸藥,不可用 也。

小兒慢脾風痰飲阻塞竅隧,星附六君湯以醒之。 老人腎虛水汎,痰飲上湧,崔氏八味丸以攝之。 痰在膈上,大滿大實,非吐不除,然非定法也。使為定 法,人人能用之矣,何必獨推子和哉!子和必相其人, 可吐後乃吐之。一吐不徹,俟再俟三,緩以開之。據云: 「湧痰之法,自有擒縱卷舒」,其非浪用可知。

再論《金匱》不言之意以明之,《傷寒論》用汗、吐、下和溫 之法矣。至痰飲首當言吐者,仲景反不言之,何耶?其 以吐發二字為言者,因喘滿而痰飲上溢,從內而自 發也。其曰醫吐下之不愈,亦非以吐下為咎也。其曰: 「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又屬望於從吐得解也,胡竟 不出可吐一語耶?仲景意中謂痰飲證內,多夾衝氣 眩冒等證,吐之則殆,故不煩辭說,直不以吐立法開 後世之過端,所以為立法之祖也。自子和以吐法擅 名,無識者爭趨捷徑,貽誤不可勝道,必會仲景意以 言吐,然後吐罔不當也。

《吐禁十二則》

眩冒昬運,不可吐。氣高氣淺,不可吐。積勞未息,不可 吐。病後新虛,不可吐。脈道微弱,不可吐。病勢險急,不 可吐。陽虛多汗,不可吐。素慣失血,不可吐。風雨晦暝, 不可吐。冬氣閉藏,不可吐。多疑少決,不可吐。吐後犯 戒,不可吐。

《藥禁十則》

陰虛枯燥,妄用二陳;陽虛多汗,妄用青龍;心虛神怯, 妄用辛散;肺虛無氣,妄用苦瀉;肝虛氣刺,妄用龍薈; 脾虛浮腫,妄用滾痰;胃虛津竭,妄用香燥;臟腑易動, 妄行湧泄;本非堅積,妄行峻攻;血氣虛羸,妄行鍼灸。

《律三條》

凡熱痰乘風火上入,目暗耳鳴,多似虛證,誤行溫補, 轉錮其痰,永無出路,醫之罪也。

凡痰飲隨食並出,不開幽門,徒溫其胃,束手無策,遷 延誤人,醫之罪也。

凡遇腎虛水泛,痰湧氣高,喘急之證,不補其下,反清 其上,必致氣脫而死,醫之罪也。

《論苓桂朮甘湯》

痰飲陰象,阻抑其陽,用此陽藥,化氣以伸其陽,此正 法也。茲所主,乃在胸脅支滿目眩者,何耶?《靈樞》謂:「心 包之脈,是動則病胸脅支滿。」然則痰飲積於心包,其 病自必若是。目眩者,痰飲阻其胸中之陽,不能布水 精於上也。茯苓治痰飲,伐腎邪,滲水道;桂枝通陽氣, 和榮衛,開經絡;白朮治風眩,燥痰水,除脹滿;甘草得 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滿。《本草》亦曰:「甘草能下氣。除 煩滿。」故用之也。

《論苓桂朮甘湯腎氣丸二方》

《金匱》云:「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 主之,腎氣丸亦主之。」並出二方,其妙義愈益彰著。仲 景於短氣分呼吸,各出一方,呼氣之短,用苓桂朮甘 湯以通其陽,陽化氣則小便能出矣。吸氣之短,用腎 氣丸以通其陰,腎氣通則小便之關門利矣。一言半 句,莫非精蘊,其斯以為聖人乎?

《論大小青龍湯》

溢飲之證,水飲溢出於表,榮衛盡為之不利,必倣《傷 寒病》「榮衛兩傷」之法,發汗以散其水而榮衛通,經脈 行,則四肢之水亦散矣。究竟大青龍升天而行雲雨, 小青龍鼓浪而奔滄海,治飲證必以小青龍為第一 義也。

《論十棗湯甘遂半夏湯二方》

傷寒病兩脅痞滿而痛,用十棗湯下其痰飲雜病,雖 非傷寒之比,而懸飲內痛,在脅則同,況脈見沉弦,非 亟奪其邪,邪必不去,脈必不返,所以用十棗湯,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