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3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以回護中氣為主

凡邪盛欬頻,斷不可用劫澀藥。欬久邪衰,其勢不銳, 方可澀之。誤作傷肺,必至欬無休止,坐以待斃,醫之 罪也。

凡屬「肺痿、肺癰」之欬,誤作虛勞,妄補陰血,轉滯其痰, 因致其人不救者,醫之罪也。

凡欬而漸致氣高汗漬,宜不俟喘急痰鳴,急補其下。 若仍治標亡本,必致氣脫卒亡,醫之罪也。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論證》

「欬嗽一證,竊見諸家立論太繁,皆不得其要,多致後 人臨證莫知所從,所以治難得效。」以余觀之,則欬嗽 之要,止惟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 之矣。夫外感之欬,必由皮毛而入,蓋皮毛為肺之合, 而凡外邪襲之,則必先入於肺,久而不愈,則必自肺 而傳於五臟也。內傷之嗽,必起於陰分,蓋肺屬燥金, 為水之母,陰損於下,則陽孤於上,水涸金枯,肺苦於 燥,肺燥則癢,癢則欬不能已也。總之欬證雖多,無非 肺病,而肺之為病,亦無非此二者而已。但於二者之 中,當辨陰陽,當分虛實耳。蓋外感之欬,陽邪也,陽邪 自外而入,故治宜辛溫,邪得溫而自散也;內傷之欬, 陰病也。陰氣受傷於內,故治宜甘平養陰,陰氣復而 欬自愈也。然外感之邪多有餘,若實中有虛,則宜兼 補以散之;內傷之病多不足,若虛中挾實,亦當兼清 以潤之。大都欬嗽之因,無出於此。於此求之,自得其 本,則治之無不應手,又何有巢氏之「十欬證」、陳氏之 《三因證》,徒致亂人心目,而不得有濟也。留心者,其熟 味此意。

經云:「肺之令人欬。」又曰:「五臟六腑,皆令人欬」,非獨肺 也。又曰:「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又曰:「五臟 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然則五臟之欬, 由肺所傳,則肺為主臟,而五臟其兼者也。故五臟六 腑,各有其證,正以辨其兼證耳。既有兼證,則亦當有 兼治,雖有兼治,無非以肺為主也。是固然矣。然愚則 猶有說焉,則謂「外感之欬,與內傷之欬,其所本不同, 而所治亦異。蓋外感之欬,其來在肺,故必由肺以及 他臟,此肺為本而他臟為標也;內傷之欬,先因傷他 臟,故必由他臟以及肺,此他臟為本而肺為標也。凡 治內傷者,使不知治他臟而單治肺,則真陰何由以 復,陰不復則欬終不愈;治外感者,使」不知治陽而妄 治陰。則邪氣何由以解。邪不解。則嗽終不寧。《經》曰:「治 病必求其本。」何今人之不能察也。

勞風證《內經評熱病論》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使 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 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欬出青 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 傷肺,傷肺則死矣。」按:勞風證,即勞力傷風證也。蓋人 之勞者,必毛竅開而汗液泄,所以風邪易入。凡今人 之患傷風者,多有此證,故輕者惟三四日,重者五七 日,必欬出濁痰如涕而愈者,此即勞風之屬也。但以 外感之法治之,自無不愈。其有勞之甚者,或內搖其 精,或外勞其形,勞傷既甚,精血必虧,故邪不能散,而 痰不能出,此即勞損乾嗽之類也,所以多不可治。 外感有嗽,內傷亦有嗽,此一實一虛,治當有辨也。蓋 「外感之嗽,必因偶受風寒,故或為寒熱,或為氣急,或 為鼻塞聲重,頭痛吐痰。邪輕者,脈亦和緩,邪甚者,脈 或弦洪微數。」但其素無積勞虛損等證,而陡病欬嗽 者,即外感證也。

「若內傷之嗽,則其病來有漸,或因酒色,或因勞傷,必 先有微嗽,而日漸以甚。其證則或為夜熱潮熱,或為 形容瘦減,或兩顴常赤,或氣短喉乾。其脈輕者亦必 微數,重者必細數弦緊。蓋外感之嗽其來暴,內傷之 嗽其來徐;外感之嗽因於寒邪;內傷之嗽因於陰虛。 外感之嗽可溫可散,其治易;內傷之嗽宜補宜和,其」 治難,此固其辨也。然或脈證素弱,而忽病外感者有 之,或形體素強,而病致內傷者亦有之。此中疑似,但 於病因脈色中,細加權察,自有聲應可證。若或認之 不真,而互謬其治,則吉凶攸係不淺也,最宜慎之。

《外感證治》

外感欬嗽,無論四時,必皆因於寒邪。蓋寒隨時氣,入 客肺中,所以治嗽。但治以辛溫,其邪自散,惟六安煎 加生薑為最妙。凡屬外感,悉宜先以此湯加減主之。 若肺脘燥澀,痰氣不利,或年老血衰,欬嗽費力者,於 本方加當歸二、三錢。若寒氣太盛,或中寒肺氣不溫, 邪不能解者,於此方加北細莘七、八分或一錢。若冬 月寒盛氣閉,邪不易散者,即麻黃、桂枝俱可加用,或 用「小青龍湯。若傷風見寒,或傷寒見風,而往來寒熱, 欬嗽不止者,宜柴陳煎主之。若寒邪不甚,痰氣不多 者,但以二陳湯加減主之,則無有不愈。」

外感之嗽,凡屬陰虛少血,或脾肺虛寒之輩。則最易 感邪。但察其脈體稍弱,胸膈無滯。或腎氣不足,水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