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雖以治傷寒,其於治濕也同,仍察脈以視深淺,問 年壯以視虛實,所投必如意矣。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下謂下焦肝腎氣也。夫守司於下,腎之氣也。門戶束 要,肝之氣也。故諸厥固泄,皆屬下也。厥謂氣逆,固謂 禁固。氣逆上行,反固而不禁,出入無度,燥濕不恆。皆 由下焦失其主守也。
《治法》
夫大人小兒暴注瀉水不已,乃火運太過之病,火主 暴逆之故也。急宜用水調桂苓甘露散、五苓散、益元 散,或以長流水煎過,放冷服則愈。慎不可驟用鸎粟 殼、乾薑、豆蔻、聖散子之類,縱瀉止則腸胃不通,轉生 他疾,止可以分陰陽,利水道而已。
凡泄瀉米穀不化,日夜無度,腹中雷鳴,下利完穀,可 用導水丸、禹攻散泄之。或病人老弱氣虛,可用無憂 散泄之。再觀病勢強弱,候一二日,可服胃風湯以治 其風。如不愈者,更服桂枝麻黃湯汗之則愈。《內經》曰: 「夫風之中,為腸風飱泄。」啟元子云:「風入胃中,上熏於 胃,故食不化而下泄。」又云:「暮食不化為飱泄。」又經云: 春傷於風。夏為飱泄。故風宜出汗。腸中鳴者。風以動 之。動而有聲。慎不可用鸎粟豆蔻乾薑大燥之藥。病 微者燥之去其濕則愈。病甚者攻之不動。反能為害。 《經》曰。其減則漸。其加則甚。可用五苓散去豬苓加人 參散服之。
夫男子婦人病水濕瀉注不止,因服豆蔻、烏梅、薑、附 峻熱之劑,遂令三焦閉溢,水道不行,水滿皮膚,身體 否腫,面黃腹大,小便赤澀,兩足按之陷而復起。《內經》 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可用獨聖散吐之。如時月寒 涼,宜於暖室不透風處,用火一盆,以藉火力出汗,次 以導水禹功散,量虛實瀉十餘行,濕去腫減則愈矣。 是汗、下、吐三法齊行。既汗、下、吐訖,腑臟空虛,宜以淡 粥調養腸胃二三日,次服五苓散、益元散,同煎燈心 湯調下。如勢未盡,更宜服神助散,舊名葶藶散,可以 流濕潤燥,分陰陽,利小便。不利小便非其法也。既平 之後,宜大將息,忌魚鹽酒肉瓜果房室等事,如此三 年則可矣。如或不然,決死而不救也。
瀉利之疾,歲歲有之,醫者不察,便用《聖散子》之屬,乾 薑、赤石脂、烏梅、鸎粟殼、官桂、石榴皮、龍骨、牡蠣之屬, 變生小便癃閟,甚者為脹,又甚者水腫之疾。間有愈 者,病有微者也,甚則必不愈矣。
「大暑未上四之氣為病,多發暑氣,頭痛身熱發渴,不 宜作熱病治,宜以白虎湯,得此病不傳染。次發脾泄, 胃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霍亂,吐瀉下利,及赤白 相雜,水穀不分消,腸鳴切痛,面浮足腫,目黃口乾,脹 滿氣痞,手足無力,小兒亦如此。四之氣病,宜滲泄,五 苓散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