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5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血清而色鮮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臟毒。或在糞前, 或在糞後,並宜米飲湯調枳殼散下,酒煮黃連丸,或 枳殼散,或烏梅丸。此乃因登圊,糞中有血,卻與瀉血 不同,或用小烏沉湯和黑神散,米飲調下。糞前後有 血皆可用,色瘀尤甚捷。

血色清鮮者,以瓦松燒灰研細,米飲調服,宜減桂五 苓飲,加茅花五分,吞荊梅花丸,仍以側柏葉同薑爛 搗,冷水解下,入些米飲佳。

如血色淡濁者,胃風湯吞「蒜連丸」,或烏荊丸,或響灰 散,仍以米飲調香附末,或「三灰散。」

或久而不已。面色痿黃。漸成虛憊。下元衰弱者。宜黃。 四君子湯下「斷紅丸。」或「十全大補湯。」或「黃。」飲。諸 般腸風臟毒並宜生銀杏四十九箇。去殼膜爛研。入 百藥煎末。丸如彈子大。每兩三丸。空心細嚼米飲下。

《樓英醫學綱目》

《總論》

「胸中聚積之殘火,腹裏積久之太陰,上下隔絕,脈絡 部分,陰陽不通」,用苦熱以定於中,使辛熱以行於外, 升以甘溫,降以辛潤,化嚴肅為春溫,變凜冽為和氣, 汗而愈也。然餘毒土苴,猶有存者,周身陽和,尚未泰 然,胸中微躁而思涼飲,因食冷物,服涼劑,陽氣復消, 餘陰再作,脈退而小,弦細而遲,激而為衄血唾血者 有之,心肺受邪也;下而為便血溺血者有之,腎肝受 邪也。三焦出血,色紫不鮮,此重沓寒濕化毒,凝泣水 穀道路,浸漬而成。若見血證,不詳本源,便用涼折,變 乃生矣。陽證溢出鮮血,陰證下如豚肝上而血者黃。 桂枝湯、白芍當歸湯。中而血者。當歸建中湯。增損 胃風湯。下而血者。芎歸朮附湯。桂附六合湯。若三血 證。在行陽二十五度見黃。四君子湯主之。若三血 證在行陰二十五度,見當歸四逆加吳茱𤣱主之。吐 血、衄血、便血,其人陰虛陽走,脈沉而散,外證虛寒無 熱候,宜烏金丸散止之。法宜上用散,下用丸,次以木 香理中湯加大七氣湯入川芎煎調蘇合香丸溫之。 治下血,防風為上使,黃連為中使,地榆為下使,若血 瘀色紫者,陳血也,加熟地黃。若血鮮色紅者,新血也。 加生地黃。若寒熱者,加柴胡。若肌熱者,加地骨皮。若 脈洪實痛甚者,加酒浸大黃。

嘔血

《經》云:「怒則氣逆,甚則嘔血」,故氣上矣。又云:「陽氣者,大 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此皆怒則傷肝 氣而嘔血,以黃連、香附、青黛、柴胡、甘草平其肝,自愈 矣。宜服赤茯苓瀉心湯。

鼻衄

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用黃丹吹入鼻中,乃肺金 受相火所制然也。宜生料雞蘇散治之。

溺血

小便出血,是心伏熱在於小腸,宜鏡面草自然汁,加 生蜜一匙服之,以「八正散」加麥門冬、蔥煎服。如小便 澀痛,以海金砂細末調治之。

下血

大便下血者,肺與大腸受熱,宜四物同解毒藥,入艾 煎下三黃丸調治之。

《腸風辨》

如下清血色鮮者,腸風也。血濁而色黯者,臟毒也。肛 門射如血箭者,蟲痔也。又有一種下部虛,陽氣不升, 血隨氣而降者。

「大便下血曰腸風」,切勿止澀。究其本末證狀,先清其 表,後攻其裏,其血自止。如脈洪大,宜四物合解毒湯 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