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5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九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七十二

  血門二

  李梴醫學入門總論 嘔血 欬血 鼻衄 牙宣 舌衄 肌衄 九竅出

  血 膕血 溺血 下血 腸風臟毒

  王綸明醫雜著血病論

  李中梓醫宗必讀吐血 欬嗽咯血

  王肯堂證治準繩總論

  趙獻可醫貫論血證

藝術典第二百九十二卷

醫部彙考二百七十二

血門二

《明李梴醫學入門》

《總論》

血乃水穀之精,變成生化於脾,主息於心,藏於肝,布 於肺,施於腎,脈絡臟腑,耳目手足,資為運用。然陰道 易虧,一有感傷,調理失宜,以致陽盛陰虛,錯經妄行, 火載則上升,挾濕則下行,是以上溢清道,從鼻而出 為衄;留滯濁道,從胃脘而出為欬唾;滲入腸間,從下 部而出為血痢;結於腸胃則成積而為血瘕。分《經》言 之,嘔吐,胃也;欬唾衄,肺也;痰帶血,脾也;咯血,絲腎也; 溺血,小腸膀胱也;下血,大腸也;牙宣,胃與腎虛火上 炎也。又血從汗孔出者,謂之肌衄,從古出者,謂之舌 衄,心與肝也。從委中穴出者,謂之膕血,腎與膀胱也。 大概逆行難治,順行易治。無潮熱者輕,有潮熱者重。 潮熱盛,脈大者死。然瘀血亦能作潮熱。日輕夜重者。 血屬陰也。如九竅出血。身熱不臥者。即死。

人知百病生於氣,而不知血為百病之胎也。凡寒、熱、 踡攣、痹痛、癮疹、搔痒、好忘、好狂、驚惕迷悶、痞塊疼痛、 癃閉、遺溺等證,及婦人經閉、崩中、帶下,皆血病也。通 用四物湯涼血,心加黃連,小腸、山梔仁、木通,肺加枯 芩,大腸實芩,肝加條芩,膽加黃連,腎膀胱加黃蘗,脾 加生地,胃加大黃、三焦、地骨皮,心胞絡、牡丹皮清氣, 心與胞絡,加麥門冬。肺,加枳殼;肝加青皮、柴胡;脾加 白芍。胃加石膏、乾葛。大腸、三焦,加連𧄍。小腸赤茯苓, 膀胱滑石、琥珀。瘀血加紅花、桃仁、韭汁、童便以行之。 血來暴者,加薄荷、元參以散之。血不止者,加蒲黃、京 墨、茅根;久不止者,加升麻,引血歸經。血止後,加炒黑 乾薑,引血還元。血虛加龜板;血燥加「人乳。」

血病每以胃藥收功,胃氣一復,其血自止。他如嘔吐 後發熱,及傷寒汗下後發熱,但用調和胃氣,自然熱 退,可見脾胃能統氣血。

汗,乃心液熱,則變紅而逆出上竅。陽邪失汗,以致熱 毒入臟,化為瘀血,從口吐出,多屬陽明。凡見目紅骨 熱,神昏譫狂,胸腹急滿,皆血證也。熱淺者,犀角地黃 湯加黃芩、山梔、茅根、藕節,或小柴胡湯、黃連蘗皮湯。 熱深者,桃仁承氣湯、三黃湯、抵當湯、丸。陽毒者,升麻 湯;作渴者,五苓散,恐水入復吐故也,或竹葉石膏湯, 皆加川芎調血,炒山梔降火,危哉!又有陰證吐血,脈 遲腹痛,厥逆,嘔吐血紫黑色者難治,姑以理中湯、甘 桔湯加生薑汁、半夏湯救之。又牙牀屬胃,牙齒屬腎, 如陽明傳入少陰,二經相併,血出於牙縫,如吐者,人 多不覺其為牙血,以涼水漱血則止,少頃又來者是。 外用綠袍散,內服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或生地芩 連湯下之。輕者清胃降火而已。

血隨氣行,氣行則行,氣止則止,氣溫則滑,氣寒則凝。 故涼血必先清氣,知血出某經,即用某經清氣之藥, 氣涼則血自歸隧。若有瘀血凝滯,又當先去瘀而後 調氣,則其血立止。或元氣本虛,又因生泠勞役,損胃 失血者,卻宜溫補,斂而降之。切忌清涼,反致停瘀胸 膈不散,量之。

暑毒攻心。嘔血者。枇杷散去丁香加黃連。

積熱,因飲酒炙煿,蓄熱三焦者,黃連解毒湯、黃連枳 殼二味湯、龍腦雞蘇丸、四生丸、大金花丸、槐角丸。 內傷七情,暴喜動心,不能主血;暴怒傷肝,不能藏血; 積憂傷肺,過思傷脾,失志傷腎,皆能動血。治宜開痰 行氣,二陳湯加酒紅花、升麻、歸身、黃連,虛者加參、朮 及附子一片,熱者加山梔、牡丹皮、茜草、生地、木香,氣 急者,加䒷蔞仁、桔梗。勞心無汗者,茯苓補心湯;有汗 者,歸脾湯。素鬱者,清肝解鬱湯;氣壅者,蘇子降氣湯。 如失血後,被七情四物湯加木香、檳榔;陰虛者,去木 檳,加元參、黃蘗、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