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5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食起居,六淫七情失宜,虧損元氣,以致諸經失職,不能司攝,法當調補脾肺之氣,使血各歸其源,諸病自愈矣。若潮熱欬嗽而脈數者,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甘溫調補脾胃為善。

若病屬火,大便多燥,然須節調飲食,勿令泄瀉。若胃 氣復壞,泄瀉稀溏,則前項寒涼之藥難用矣。急宜調 理脾胃,用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神麯、麥芽、甘草等藥, 俟胃氣復,然後用前本病藥,收功保後,可合「補陰丸」 常服之,及用葛可久方。

按《內經》云:「腎開竅於二陰。」若腎經津涸者,用六味丸。脾肺氣虛者,補中益氣湯。脾經鬱結者,加味歸脾湯。氣血虛者,八珍湯。若發熱作渴飲冷,用竹葉黃芪湯。若膏粱厚味積熱者,加味清胃散,

杏仁、白茯苓、橘紅、五味、桔梗、甘草,為勞嗽主方。若見 血者,加阿膠、當歸、芍藥、天門冬、知母、貝母、桑白皮。亦 於前肺虛陰虛二條擇用。大抵欬嗽見血,多是肺受 熱邪,氣得熱而變為火,火盛而陰血不寧,從火上升, 故治宜瀉火滋陰,忌用人參等甘溫之藥。然亦有氣 虛而欬血者,則宜用人參、黃芪、䕀冬花等藥,但此等 證不多耳。

按前證「亦有勞傷元氣,內火妄動而傷肺者;亦有勞傷腎水,陰火上炎而傷肺者;有因過服天門冬、生地寒藥,損傷脾胃,不能生肺金而不愈者;有因誤用黃蘗、知母之類,損傷陽氣,不能生陰精而不愈者。凡此皆脾肺虧損,而腎水不足,以致虛火上炎真臟為患也。須用補中益氣湯補脾土,面生肺金,用六味地黃」丸,滋腎水而生陰精。否則不救。

《李中梓醫宗必讀》

吐血

上盛下虛,血隨氣上,法當順氣,氣降則血歸經矣。蘇 子降氣湯。脈來微軟,精神困倦,是氣虛不能攝血,人 參飲子或獨參湯。脈洪有力,精神不倦,胸中滿痛,或 吐血塊,用生地黃、赤芍藥、當歸、丹皮、丹參、桃仁、大黃 之屬,從大便導之。血以上出為逆,下出為順。苟非大 虛泄瀉者,皆當行之,以轉逆為順,此釜底抽薪之妙 法。若吐血已多,困倦虛乏者,不可行也。吐多而急欲 止之,生地黃、當歸、丹皮、赤芍藥煎湯,入藕汁、童便各 一鍾,血餘灰二錢,墨灰五分,調勻熱服。怒氣傷肝者, 丹皮、芍藥、木香之屬;勞心者,蓮子、糯米、柏仁、遠志、棗 仁、茯神之屬;酒傷者,乾葛、茅花、側柏、荊芥穗之屬。飲 食傷胃者,白朮、陳皮、甘草、糓糵、砂仁之屬。吐血色黯, 脈遲而寒者,理中湯。勞力者,蘇子降氣湯加阿膠,或 以豬肺煮熟,蘸白芨末食之。

欬嗽咯血

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腎虛火炎之血也,六味地 黃湯加童便、阿膠。血如紅縷,在痰中嗽出者,此肺血 也,二冬、二母、白芨、阿膠、甘草、苡仁、紫菀、百合、桔梗。肺 傷者,其人勞倦,人參救肺散。肺痿吐膿血,薏苡仁煮 粥,日服半升。凡血證既久,古人多以胃藥收功,四君 子湯不嗽而血從咯出,此腎血也。地黃、牛膝、牡丹皮、 茯苓當歸青黛元參童便。

《王肯堂證治準繩》

《總論》

血溢、血泄諸畜妄證。其始也,予率以桃仁、大黃行血 破瘀之劑,折其銳氣,而後區別治之,雖往往獲中,然 猶不得其所以然也。後來四明遇故人蘇伊舉,閒論 諸家之術。伊舉曰:「吾鄉有善醫者,每治失血畜妄,必 先以快藥下之。或問失血復下,虛何以當?則曰:血既 妄行,迷失故道,不去畜利瘀,則以妄為常,曷以禦之? 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虛之有?」予聞之愕然曰:「名 言也。昔者之疑,今釋然矣。」

大抵溲血、淋血、便血三者,雖以前後陰所出之竅血 有不同,然於受病則一也,故治分標本亦一也。其散 血止血之藥,無越於數十品之間,惟引導佐使,各走 其鄉者少異耳。

《趙獻可醫貫》

《論血證》

客有問於余曰:「失血一證,危急駭人,醫療鮮效,或暴 來而頃刻即逝,或暫止而終亦必亡,敢問有一定之 方,可獲萬全之效否?」余曰:「是未可以執一論也,請備 言之。凡血證先分陰陽,有陰虛,有陽虛。陽虛補陽,陰 虛補陰,此直治之法,人所共知。又有真陰真陽,陽根 於陰,陰根於陽。真陽虛者,從陰引陽;真陰虛者,從陽」 引陰,復有假陰假陽,似是而非,多以誤人。此真「假」二 字,曠世之所不講,舉世之所未聞。在《雜病》不可不知, 在《血證》為尢甚也,汝知之乎?既分陰陽,又須分三因: 風寒暑濕燥火,外因也;過食生冷,好啖炙煿,醉飽無 度,外之因也;喜怒憂思恐,內因也;勞心好色,內之因 也;跌撲閃肭,傷重瘀畜者,不內外因也。既分三因,而 必以吾身之陰陽為主,或陰虛而挾內外因也,或陽 虛而挾內外因也。蓋陰陽虛者,在我之正氣虛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