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錢。亦有非瘧非勞等疾,而自成寒熱,乃是痰飲為之, 不可不審,去痰行飲則愈。

初發之際,風寒在表,雖寒熱過後,而身體常自疼,常 自畏風,宜草果飲或養胃湯,每服加川芎、草果各半 錢。熱少者,進取微汗。寒多者,宜快脾湯,或養胃湯,每 服加草果半錢。服藥後寒仍多者,養胃湯每服加熟 附、官桂各半錢,獨寒者尤宜,不效則七棗湯。熱多者, 宜驅瘧飲,或參蘇飲,每服加草果半錢。大熱不除,宜 小柴胡湯,渴甚則佐以五苓散,入辰砂少許。獨熱無 寒,宜小柴胡湯。熱雖劇不甚渴者,於本方加桂四分; 熱多而脾氣怯者,柴朴湯。寒熱俱等者常服,宜如上 項二陳湯、平胃散加料之法,發日進柴胡桂薑湯,候 可截則截之。有獨熱用清脾飲效者,內煩加參作一 錢重,然恐非特可治獨熱也。

食瘧是飲食傷脾得之,或瘧已成不忌口,或寒熱正 作時吃食,其人噫氣吞酸,胸膈不利,宜生料平胃散, 每服加草果、砂仁各半錢,仍佐以紅丸子、七香散。 暑瘧,其人面垢口渴,雖熱已退後,無事之時,亦常有 汗,宜養胃湯一貼,香薷飲一貼,和勻作二服。渴甚汗 出多者,加味香薷飲,間進辰砂五苓散,不問未發,其 人嘔吐,痰食俱出,宜多進二陳湯,每服草果加之半 錢。又恐㐲暑蘊結為痰,宜消暑丸。更於暑證中求之, 有四五發已後,一應諸證,並可截瘧丹。未愈再進 久瘧。經年累月,名曰瘧母,又名勞瘧,不宜十分攻之, 所謂久瘧不治者是也,進四獸飲,間山甲丸,瘧愈後 調理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人參、茯苓各半錢。或用 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半。即「異功散。」

外,有傷寒往來寒熱如瘧,勞病往來寒熱亦如瘧,謂 之如瘧,非真瘧也。然傷寒寒熱如瘧,初必惡風寒,發 熱,頭痛體疼,自太陽經而來。勞病寒熱如瘧,初必五 心發煩熱,勞倦欬嗽,久乃成寒熱,與正瘧自不同。諸 病皆有寒熱,如失血、痰飲、癥瘕、積聚,小腸㿗氣,風寒、 暑、濕,食傷發勞,勞瘵、瘡毒、腳氣,已各見本證,其餘不 能盡舉。亦有不如發瘧之傳為寒熱者。須問其元有 何病而生寒熱。則隨病施治。寒熱發作。有期者瘧也。 無期者諸病也。

近世因寒熱發作,見其指甲青黑,遂名曰「沙。」或戛或 挑,或灌以油茶,且禁其服藥。此病即是南方瘴氣,生 料平胃散加草果、檳榔,正宜所治,豈有病而無藥哉。

《王綸明醫雜著》

《瘧病證治》

瘧是「風暑之邪,有一日一發,有二日一發,有三日一 發,有間一日連二日發,有日與夜各發,有有汗有無 汗,有上半日發,有下半日發,有發於夜者。治法邪從 外入,宜發散之。然以扶持胃氣為本,又須分別陽分 陰分而用藥。邪瘧及新發者,可散可截;虛瘧及久者, 宜補氣血,若過服截藥,致傷脾胃,則必延綿不愈矣。」 方用柴胡白朮各一錢半蒼朮泔浸一錢已上三味。 瘧疾必用之藥。乾葛一錢二分陳皮七分甘草炙五 分

「按前證若熱多寒少,心煩少睡者屬心,名曰溫瘧,用柴苓湯。但寒少熱,腰疼足冷者,屬腎,名曰寒瘧,用桂附二陳湯。先寒而後大熱,欬嗽者,屬肺,名曰癉瘧,用參蘇飲。熱長寒短,筋脈揪縮者,屬肝,名曰風瘧,用小柴胡加烏藥、香附。寒熱相停,嘔吐痰沫者屬脾,名曰食瘧,用清脾飲。瘧愈之後,陰陽兩虛,夢遺欬嗽,不善」保養。遂成勞瘵。若能清心養體。節食避風。如此調治。無不愈矣。

若一日一發,及午前發者,邪在陽分,加枯芩、茯苓、半 夏各一錢;熱甚,頭痛,再加川芎、軟石膏各一錢;口乾, 加石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

按:劉宗厚先生云:「從卯至午發者,邪在大腸小腸也,宜大柴胡湯下之。從午至酉發者,邪在心與腎也,宜大承氣湯下之,此皆邪入於內也。從酉至子發者,邪在心與膽也。或至寅發者,此邪在氣在血也,宜用桃仁承氣湯微下之,更以小柴胡湯徹其餘邪。若身熱目痛,熱多寒少,其脈實長者,先以大柴胡湯下之;餘」熱不盡。再用白芷湯。若甚寒微熱。或但寒不熱者。名曰牝瘧。用柴胡桂枝湯以解表。

「若間日或三日發,或午後或夜發者,邪入陰分」,加川 芎、當歸、芍藥酒炒、熟地黃、知母酒炒各一錢,紅花酒 洗、黃蘗酒炒、升麻各四分,「提起陽分可截之。」

按仲景云:「瘧無他證,但隔日發而先寒後熱,寒多熱少,用桂枝石膏湯。發於夜,麻黃黃芩湯。」竊謂前證,若中氣虛而間日發者,用補中益氣湯。若氣血俱虛而三日一發者,用十全大補湯。

若間一日,連發二日,或日夜各發者,氣血俱病,加人 參、黃芪、白茯苓各一錢以補氣,川芎、當歸、芍藥、熟地 黃各一錢以補血。

按:此條治法,當以前後論參看,用藥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