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陰瘧便閉者,宜下以截之。暑瘧,黃連香薷散加大 黃、烏梅、青皮,煎服;寒瘧,二陳湯加青皮、良薑,煎吞神 保丸五粒;痰熱胸滿便閉者,大柴胡湯;瘀血發狂好 忘者,桃仁承氣湯;虛閉,麻子仁丸。俱清晨一服,取下 惡水即止。

《虛勞》

內傷瘧皆不食,惟七情善食多汗,五臟之氣不和,略 被外邪動痰,宜四獸飲,量體虛實,加各經開鬱行氣 之藥。

勞瘧微微惡寒發熱,寒中有熱,熱中有寒,最難調理。 或半月十日,小勞復來,經久不瘥者,芎歸𪔀甲散主 之。熱多者,生犀散。有痞者,𪔀甲丸。 氣虛汗多無力,飲食不進者,六君子湯。因勞役昏倦 少食者,補中益氣湯加黃芩、半夏。

血虛夜發者,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升麻、紅花、知母、 黃蘗,水煎露服。趲早不愈,用勝金丹截之。有痞者,陰 瘧丸。如陰虛火動,午後寒熱,至晚微汗乃解,似瘧非 瘧也,宜加味逍遙散加地骨皮。若誤用瘧藥必死。 氣血俱虛,溺頻食少,或遺精欬嗽者,人參養榮湯加 地骨皮、烏梅、麥門冬。或仆厥不省者,十全大補湯加 柴胡、黃芩。陽虛去柴芩。加附子。吞黑錫丹。有痞者。橘 皮煎丸。

《痰因》

痰瘧:外感內傷,鬱聚成痰,熱多頭痛肉跳,吐食嘔沫, 甚則昏迷卒倒,宜柴陳湯加草果。嘔吐者,二陳湯倍 白豆蔻,流行三焦,嘔瘧自止。氣虛嘔者,單人參湯,或 用常山炒過,久不止者,露薑飲截之。

《食積》

食瘧因飲食蘊成痰火,寒已復熱,熱已復寒,寒熱交 併,苦饑不食,食則吐痰,胸滿腹脹者,二陳湯合小柴 胡湯,或平胃散,俱加枳實、白朮、山樝、神麯、青皮。熱多 者清脾飲,寒多者人參養胃湯,腹痛者紅丸子。腹脹 因濕痰或瘧氣歸腹者,古龍虎丹,用杏仁煎湯,迎發 時下,久不愈者,用辰砂、阿魏等分,糊丸皂子大。每一 丸。人參煎湯下。截之。

《瘧母》

凡瘧經年不瘥,謂之「老瘧。」必有痰水瘀血,結成痞塊, 藏於腹脅,作脹且痛,乃瘧母也。雖內虛者,非常山、檳 榔,決不能除,俱須製熟,則不損胃,老瘧丸是也。血虛 者,𪔀甲丸。體盛有水癖者,暫用芫花丸,仍須以補脾 化痰湯藥輔之。老瘧飲宜量氣血虛實加減。

《兼痢》

或瘧後痢,痢後瘧,或瘧痢併作,俱以柴苓湯、六和湯、 清脾飲加減分利。虛者補脾和血,三白湯加黃連、木 香、當歸、砂仁,或四獸飲、補中益氣湯。

《傷寒變證》

傷寒汗吐下,餘熱未盡,重感於寒而變瘧,或過經舊 熱未解,新感六淫之氣而變瘧,皆曰「溫瘧」者,俱先熱 後寒故也。寒多熱少,或單寒者,太陽邪變也,柴胡桂 薑湯。熱多寒少,或單熱骨節煩疼者,陽明邪變也,白 虎湯加桂。寒熱相等,或先熱者,少陽邪變也,小柴胡 湯。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知母。寒熱大作,戰慄汗出 「不散者,太陽陽明合病也,桂枝石膏湯。服此後瘧愈 甚者,三陽合病也,恐傳入陰經,須急用桂枝黃芩湯。 如傳入陰分,從卯至午發而嘔吐,大便閉者,大柴胡 湯下之。從酉至寅發而欲狂喜忘,便黑者,桃仁承氣 湯微利之;不敢下者,梔子升麻湯。」傷寒與雜病瘧不 同在此,間有挾痰與食積,嘔吐不食者,二陳湯、對金 飲子。尿澀煩渴,或因瘴氣不伏水土者,五苓散俱加 黃芩、柴胡。此等瘧與雜病無大異,見其勢發,少緩則 截之。痰飲在上膈,欲吐不吐者,瓜蔕、赤小豆、雄黃等 分為末,水調五分服之,以吐為度,或祛邪丸亦好。久 不愈者,勝金丹、老瘧丸以消之。

《似瘧》

似瘧非瘧,作止有時,或日再發,或二三日一發,非似 潮而無寒,亦非若寒熱往來之無定也。太陽證二三 日似瘧,寒多脈浮洪者,桂枝湯或桂枝二麻黃一湯。 陽明證似瘧,汗出,日晡,發熱脈浮者,桂枝湯;脈實者, 承氣湯。熱入血室似瘧,小柴胡湯主之。厥陰證似瘧, 一日二、三發,脈浮緩者,為裏和,自汗而愈。凡感冒之 人,或覺毛寒股慄,筋節拘攣,百骸鼓撼,嘔不欲食。其 寒不可禦。未幾復轉而發熱者。皆似瘧狀。不必脈弦。 隨所見證與脈。而以小柴胡湯和解。此即溫瘧也。

《熱多寒少》

一證脈弱者,亡陽也,不可正汗及吐下,桂枝二越婢 一湯以微汗之。一證脈遲者,血少也,先以黃芪建中 湯養血,俟脈不遲,乃以小柴胡湯和之。一證脈陰陽 同等,微浮微緩,不嘔,清便自調,此不待藥汗而自愈 也。若面赤身痒脈濇者,桂麻各半湯,必待微汗而後 愈。通用柴陳湯,熱多加川芎、前胡,寒多加川芎、草果。 若寒多熱少。不煩躁而脈浮緩者。乃傷寒見傷風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