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津液,津液布滲而為汗,既水飲內蓄而不行,則津 液不足而無汗。《經》所謂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 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 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是津液內滲而無汗者也。其 陽虛無汗者,諸陽為津液之主,陽虛則津液虛少,故 無汗。《經》所謂脈浮而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 癢。陽明病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以久虛 故也,皆陽虛而無汗者也。如是皆理之常,又焉得為 異哉?一或當汗而不汗,服湯一劑,病證仍在,至於服 三劑而不汗者,死病也。又熱病脈躁盛而不得汗者, 黃帝謂「陽脈之極也,死。」茲二者,以無汗為真病,詎可 與其餘無汗者同日而語也?

《元李杲十書》

《陽明病濕勝論》

或曰:濕之與汗,陰乎陽乎?曰:西南坤土也,脾胃也。人 之汗,猶天地之雨,陰滋其濕,則為霧露與雨陰,濕寒 下行之地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甚為寒中, 濕勝則音聲如從瓮中出,濕若中水,相家有說土音, 如居深瓮中,言其壅遠不出也,其為濕審矣。又知此 二者,一為陰寒。《內經》曰:氣虛則外寒,雖見熱中,蒸蒸 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亡陽,不任外寒,終 傳寒中,多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脈以候地,形者乃候 地之陰陽,故以脈氣候之,皆有形無形可見者也。

盜汗

盜汗者,寐中而通身出汗如浴,覺來方止,是屬陰虛, 榮血之所主,宜補陰降火,當歸六黃湯之類是也。若 虛寒者,只以黃芪六一湯。盜汗發熱,因陰虛用四物 湯加黃蘗,兼氣虛加人參、黃芪、白朮。小兒盜汗不用 治,蓋血未足也。

無汗

真氣已虧,胃中火盛;汗出不休,胃中真氣已竭。若陰 火已衰,無汗反躁,乃陰中之陽,陽中之陽俱衰。四時 無汗,其形不久,濕衰燥旺,理之常也。其形不久者,秋 氣主殺,生氣乃竭。生氣者,胃之穀氣,乃春,少陽生化 之氣也。

《朱震亨心法》

自汗

自汗屬氣虛、血虛、濕、陽虛痰。

東垣「有法有方,人參、黃芪少佐桂枝。陽虛,附子亦可 少用,須小便煮。火氣上蒸胃中之濕亦能汗,涼膈散 主之。痰證亦有汗。」

自汗大忌生薑,以其開腠理故也。

盜汗

盜汗屬血虛,陰虛小兒不須治,忌用生薑。東垣有方, 用當歸六黃湯甚效。但藥性寒人虛者,只用黃芪六 一湯。盜汗發熱,因陰虛用四物加黃蘗,兼氣虛加人 參、黃芪、白朮。 盜汗者,謂睡而汗出也,不睡則不能汗出,方其睡熟 也,湊湊然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矣,非若自汗而自 出也。雜病盜汗,責其陽虛,傷寒盜汗非比。亦是心虛 所致。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 自止。

心汗

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 用心,宜養心血,以艾煎湯,調茯苓末一錢服之,名曰 「心汗。」又青桑第二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調服,最止 盜汗。

《明虞摶醫學正傳》

《汗證》

經曰:「心之液為汗。」《原病式》曰:「心熱則出汗。」東垣曰:「西 南,坤土也,在人則為脾胃。」夫人之汗,猶天地之雨,陰 滋其濕,則為霧露雨也。據《內經》獨主於心,而東垣又 指脾胃而言,何也?蓋心為君火,主熱;脾胃屬土,主濕, 濕熱相搏為汗明矣。亦如地之濕氣,為雲霧而上升, 其天氣若不下降,則不能成霖雨也。又如甑中燒酒, 若非湯火蒸淘,則不能成汗液也。夫各臟皆能令人 出汗,獨心與脾胃主濕熱,乃總司耳。故《經》又曰:「飲食 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 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若夫 自汗與盜汗者,病似而實不同也。其自汗者,無時而 濈,濈然出,動則為甚,屬陽虛衛氣之所司也。盜汗者, 寐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止,屬陰虛榮血之所主也。 大抵自汗宜補陽調衛,盜汗宜補陰降火,則火泛心 虛,而冷汗自出者,理宜補肝益火之原,以消陰翳。陰 虛火炎者,法當補腎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戴思恭證治要訣》

《汗病證治》

眠熟而汗出者,曰「盜汗」,又名「寢汗。」不分坐臥而汗出 者,曰「自汗。」傷風、傷暑、傷寒、傷濕、痰欬等自汗,各載本 門。其無病而常自汗出,與病後多汗,皆屬表虛,胃氣 不固,榮血漏泄,宜黃芪建中湯加浮麥少許煎黃芪